文/张勤耘
11月1日至7日,首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旅游名城桂林举行。桂林人民耗资数百万元承办的这次活动,盛况空前。参加电影节的中外佳宾3000余人,中外记者近200人。用中国影协书记处书记张思涛的话来说,“改双奖为电影节,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历史性突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移到了首届中国金鸡国际影展等其它活动上。11月3日晚在桂林市体育馆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十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并未出现人们预期的高潮反应便是例证。
原因可能是因为“双奖”的评选结果早在8月份即公布于众,现在发奖难以产生新鲜感,但更重要的原因便是国产电影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日渐低落,电影观众人数正大幅度递减,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对电影明星偶像地位的冲击。本届电影百花奖得主的最高票数也才7万多张,这与五年前的150万张选票简直有天壤之别。“双奖”的权威性、广泛性正在受到怀疑。记者采访了桂林的几位观众,他们似乎对谁谁获奖并无兴趣。尤其耐人寻味的是,获得百花奖最佳男女配角的葛优、吕丽萍,观众只知道他们是“李冬宝”、“戈玲”,而对他们这次获奖的影片《烈火金刚》、《青春无悔》闻者寥寥。
国产电影市场的严重滑坡导致的忧虑和不安,是笼罩在本次电影节空前繁荣盛况的普遍心态。著名导演谢晋道出了他的困惑:“我怎么也想不通,中国11亿多人口,怎会没有电影观众?外国影片投资几千万都赚得回来,而我们六七十万的成本却还要赔!我们每个人拍部片子在中国放映,就相当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片子在全欧洲放映,怎会没有电影市场,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著名导演张良对记者说:“越拍越亏,越亏越没劲。主动权不在电影厂手里,不在导演手里。说实话,下一步真的不知怎么搞了。”他大声疾呼:“整个中国都在搞改革开放,到处热气腾腾,唯独电影动作不大。中国电影何处去?!”有识之士认为,搞改革,走市场,是电影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届全国影视十佳歌手颁奖是本次电影节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过十一位电影界、音乐界专家学者认真评定,结合群众投票的结果,评选出的影视十佳歌手是:韦唯、刘欢、彭丽媛、毛阿敏、那英、李娜、杭天琪、解晓东、郭公芳、李玲玉。
11月4日晚在桂林市体育馆举行颁奖晚会,票价最高的达140元,桂林的观众对这次晚会寄予很高的期望,所有的票早就抢售一空,众多的歌迷们以激动的心情渴盼着在晚会上出现他们的“偶像”。意想不到的是,十佳歌手仅仅来了四位,他们是:刘欢、李玲玉、那英、郭公芳。令人尴尬的场面出现了。歌星颁奖专场晚会,居然一半的内容要劳驾前一天晚上在同样的地点表演同样节目的电影明星们效劳。桂林歌迷顿时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他们有理由质问:“这么大的颁奖活动,那6位歌星哪里去了?!”
主办这次活动的是桂林市文化局和《大众电影》杂志社,承办单位则是桂林市演出公司。记者询问原由,他们有苦难言。十佳歌手,他们几次三番地联系,邀请,结果仍然出乎意料。当然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因故不能来”,可这“因故”之“故”令人深思。有两位歌星本来答应4日赶到桂林,可突然来一电话,说×市有一重要演出活动——毕竟桂林这次演出费和奖金的诱惑力不大;还有的歌星婉转地表达了对这次评选结果的顺序不太满意……评委闻之,无不摇头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