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西安繁华的东大街上,只要您稍加留意,就会惊讶地发现昔日的百年老店“长发祥”旧貌换了新颜。三个鎏金的“长发祥”店名旁,又耸然立起了“协和百货”四个巨字招牌,这就是在西安商界颇有影响的“店中店”——西北地区唯——家中外合资商业企业。
一店两制,店中有店。协和员工和长发祥职工是怎样联手合作,又是如何平分秋色的呢?
日前,记者专程前往这幢颇具神秘色彩的营业大楼采访,踏进门坎便步入了“中英街”,一爿是协和,一爿是长发祥,当我乘上电梯竟被服务员开玩笑似的“涮”了,在电梯间整整关了约六分钟。跨出电梯才知晓,所乘的东边电梯归长发祥使用,原来服务员是吃“皇粮”的。西边电梯属协和所有,西边服务员正认真地工作着,电梯上下启动,来不得半点马虎,只因为服务员是捧瓷饭碗的。一店两制潜在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信誉意识亦可见一斑……
以主营国际名牌商品、追求物有所值的协和百货,试营业伊始,就创下了日成交营业额达17万元的纪录……给隆冬季节的古城中小型商业企业,吹来了和煦的缕缕春风。协和的全方位电脑管理、直线制的组织管理和科学的电脑联网与单品管理以及全开放售货形式,为古城消费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商业文化氛围。
西安市第一商业局副局长樊育怀在谈到长发祥与协和合作之事时,感触颇深地说:“解放思想,开放搞活。说着容易,干起来难。时下国营商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外资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给处于困境中的商业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去年初,由于西北地区在中外合作办商业企业还是一个‘禁区’。合作洽谈,几经风波,险遭搁浅,最后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达成了‘合作联营、条件已定、各有分工、利润分成、包死基数’的共识,长发祥把主要营业场所让给了协和百货经装修后,实行微机收银,全开架售货。”
“企业要生存,要有出路,就要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这方面我们迈出了艰难的一步。随着服装市场的变迁,面料市场每况愈下,主营面料的‘长发祥’举步维艰,甚至连流动资金都十分匮乏。与协和洽谈之初,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买国亡店啦,人家外方能干我们为什么就不行?争论扯皮无休止。现在一店两制,引入了竞争机制,真正体现了‘能者多劳、劳者多得’的分配原则。店里40名职工加盟协和百货,似乎都换了个人似的,满负荷工作,个个兢兢业业,人人都有种危机感和使命感。”长发祥纺织品大楼总经理李毓秦如是说。
荣膺“全国十大祥”称号的长发祥纺织品大楼,始建于清朝,当初主营绸缎,以后发展为以经营各种服装面料为主的中型商业企业,是享有盛誉的百年老店。随着岁月的流逝,人员的交替,曾辛苦了一辈子的老职工相继退休了。当他们听说“长发祥”要出让给外资协和百货经营,一些老职工感情上简直无法接受,他们声泪俱下,恳求“长发祥”领导三思而行:百年老店可不能毁在你们这代人身上啊!
“长发祥”党支部书记蒲旭东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说,老职工爱店如家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在时下合作经营初创阶段,我们首先要面对现实,战胜自我,放下百年老店的架子。只要企业有发展了,兴旺了,百年老店才能更加生机勃勃,焕发出青春活力。“长发祥”与协和百货的合作之路,开创了西北中外合资经营商业企业之先例,它无疑给处在困境中的中型商业企业以有益的启迪。
协和百货,长发祥,人们正刮目相看。企盼着你的崛起,企盼着你的复兴! 本报记者桂子 柳影 (题图 郭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