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记生 马长宏
元旦前夕的一天傍晚,陕西钢厂三轧车间工人曹志田手拿一封信,兴冲冲地来到厂工会生活部部长魏海兰家,操着一口陕北话说:“我家来信了,说你们到我家去走访慰问,在乡里反响很大,妻子要我当面向你们表示感谢!”其实,岂止曹志田,那些天不少陕北籍职工都收到了家里的来信,而且不时有人到厂工会表示谢意。
陕西钢厂家在陕北老区的职工有200多名,大部分是有20年工龄的生产骨干。为了了解他们家的实际情况,有些车间工会和厂工会生活部向工会主席杨忠禄汇报了这件事,建议组成慰问团到陕北走访职工家属,老杨一听马上拍板。去!
200多户职工家属,分布在佳县、米脂、绥德等县的19个乡、70多个自然村,那里山高沟深,交通不便,能行吗?有人问。把组织的关怀送给家属,再难也要去!杨主席发了话。冶金部劳模、厂工会生活部部长魏海兰,这个昔日曾轰动全国的女轧钢工,尽管远在广东远洋运输公司的丈夫探亲归来还不到3天,她依然带队,与基层工会的8名同志一起,在10月下旬奔赴陕北。
当他们赶到最远的佳县时,县工会主席感慨地说:“我们县在外边工作的人可不算少,但像你们陕钢这样,来这么多人,挨家挨户地走访,还是第一次。”县城交通不便,他们为赶时间,兵分三路,没车,就坐当地的“小嘟嘟”车。陕北高原,山路崎岖,车走到道上,后边灰尘滚滚,呛、颠,加上零下5度的气温,他们硬是到一乡,又走一村,过一道沟,又翻一道梁。每天吃罢早饭就出发,直到晚上回驻地才吃第二顿饭,坚持不在职工家吃饭。钢丝车间工会主席侯占奎胃疼病犯了,疼得头上直冒汗,仍坚持跟大家一块行动;四轧车间工会主席张西安有时中午饿得直不起腰,只好到当地老百姓家买红枣吃;厂工会女工干事王爱珍腰有病,每天来回跑,晚上疼得直哼哼,可第二天早上又和大家一块出发。
20多天,行程3500公里,走了三县19乡,他们每到一家,就带来一片欢乐。炼钢车间工人李明向的老母亲听说厂里来了人,吓得拉住慰问团成员的手直问:“是不是我儿子出了什么事?我儿子咋啦?”因为在老人心里,只有工人出了什么事,厂里才会来人。直到慰问团的同志把慰问品塞到她手里,给他念了慰问信,向她介绍了儿子在厂里的工作情况,又照了全家福,老人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当慰问团同志来到钢丝车间工人王树明家里时,一个个心里沉甸甸的,老王父母相继去世,妻子心脏病加气管炎,孩子又小,全家一孔破窑洞,半袋粮食。慰问团见此情景,当即决定补助300元,老王的妻子感动地说。“你们大老远来看望我们,这就够了,钱我们不能收。”慰问团再三说明,这是组织上的一点心意,她才含着泪收下。
钢研所工人郭满常兄弟俩都在外工作,郭满常又是单身一人,家里只留下73岁的老母亲,慰问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马上和村委会及邻居联系,委托他们关照老人,有什么事和厂里联系,告别时,老人拉住他们的手久久不放。
慰问团的陕北之行如春风,不但温暖了职工家属的心,也温暖了陕北籍职工的心。那些日子,职工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总在议论这事:“厂里这么关心咱,咱们可得好好干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