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荐
世谓诗之俚俗、滑稽者为打油诗,始于唐人张打油。明·杨升庵《咏雪》诗云: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后,某医士也仿作一首咏雪诗:
昨夜北风寒,天公大吐痰。
东方红日出,便是化痰丸。
三句话不离本行,恰似医者口吻。
名胜古迹,题咏颇多,某人见粉墙内外皆俚语,亦缀一绝云:
放屁在高墙,为何墙不倒?
那边也有诗,被它撑住了。
语虽粗俗,构想却奇。
打油诗不仅平民喜作,就连皇帝亦喜为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晨,满怀喜悦,不禁诗兴大发,朗声吟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这也叫诗?群臣欲笑不敢。朱元璋接着吟道: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众臣大惊,毕竟是皇帝声口,果然气魄不
武人之诗,大多俚俗率直。清道光时,官封一等昭勇侯,陕甘总督的杨遇春在京之时,游卧佛寺,咏卧佛云: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
诗意甚好,语带机锋。有此诗才,有此意境,足令文人气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