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片赤心为民安

——记安康地区公安处长杨德民

2023年09月26日

3年前,一家全国性的法制刊物上登载的一篇《今日穷山匪患》,道出了安康地区混乱的治安状况。3年过去了,安康的治安面貌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地区各类案件发案率每年以20%的幅度持续下降。安康变成了安居康宁之地。在我们追根溯源寻找这巨大变化的原因时,不断地听到人们称赞安康地区公安处长杨德民所做出的一切。

1989年下半年,杨德民受命上任。

为尽快扭转被动的治安局面,上任伊始,杨德民就亲自带人到治安复杂的区、乡搞调研,很快提出了治理对策,出台了“安康地区处置突发事件方案”,一个以公安机关为主的数百人农村治安普法团进驻边远村民院落。不到半年,全区就新整建治保会2135个,充实调整治保人员6000多名,调处各类纠纷2.8万起,有效地维护了一方平安。这一年,杨德民跑遍了全地区近一半的派出所,为正确领导和指挥工作积累了大量资料,扭转了地区刑事发案上升的局面。

近年来,安康地区拐卖人口案泛滥,5000多名妇女儿童被人贩子拐卖他乡。那阵子,杨德民的案头几乎每天都有10多封群众的告状信。

“不刹住这股恶流,无颜见江东父老”杨德民发誓。

从1990年到1992年,他组织抽调1100多名警力,组成120多个办案组,分赴河北、河南、安徽等10省280多个县市,追捕罪犯,解救受害妇女儿童。经过持续的“打拐”斗争,全地区破获拐卖人口案1196起,抓捕人贩子1362名,终于使这类案件下降了36%,遏制了其蔓延、发展之势。

杨德民在安康市委当过多年副书记,如今又是公安处长。也许你不会相信,他的3个子女全是普通工人。1991年冬季,他的小儿子从部队复员,按当时复退安置部门统一规定,他的儿子被安排到公安机关工作。他知道后,说啥也不同意。人事部门拗不过他,只好将其子安置进了工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看着同时复退的几个战友都进了公安机关,儿子气得眼泪汪汪,一家人都说他是铁石心肠,同事们也说他太“死心眼”。面对家人的责怨和同事们的不理解,杨德民说:“我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让我用手中权力谋私利,我做不到。”

是啊,杨德民正是用他对党,对公安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尊敬。难怪人们说:“让杨德民这样的人执掌金色盾牌,我们打心眼里放心、高兴啊!”

(吴友伦任敬)

上篇:为工作,他信中传“情”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1/1993012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1/21/22032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