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振兴企业志不移

——记全国劳模略阳钢铁厂厂长李国清

2023年09月26日

李国清1983年7月受命出任略阳钢铁厂厂长后,呕心沥血,十年如一日地大打略钢翻身仗,终于把这个厂从省内“亏损大户”变为“全省利税大户”,1992年生产铁矿石35.6万吨、生铁19.5万吨、钢13.2万吨、钢材9.3万吨,实现利税5500多万元,分别是1983年的1.3倍、2.1倍、2.7倍、5倍、310倍。回顾李国清走过的道路,留下的是一个创业者奋斗的足迹。

略钢60年代中期在“红海洋”的浪潮下猝然上马。投产以后,虽解决了陕西“手无寸铁”的燃眉之急,但由于先天不足,一直难以摆脱低产、亏损的困境,到1983年的13年间,累计亏损1.3亿元。李国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走马上任的。

他既没有洋洋万言的就职演说,也没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而是以象他本人一样淳朴的工作方法,默默地进行调查研究。随着一包包香烟和工人一起抽完,李国清头脑里一个扭亏增盈、振兴略钢的规划也逐步形成。他和其他厂级领导一起调整领导班子,强化基础管理,健全了200多个工种、670多个岗位的规章制度,1984年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税760万元;1985年实现利税突破千万元大关。接着他又发动科技人员制定略钢“七五”、 “八五”发展规划,对矿山、炼铁、炼钢、轧钢进行了30多项配套改造。其中一号高炉扩容改造后,开炉8个月就达到部颁一等炉标准,使年产量从9万吨提高到18万吨,年增效益475万元,并获得科技、技改、优秀设计3个一等奖;炼钢二号转炉、轧钢开坯加热炉改造、新建1500m3/h制氧机等技改项目的完成,为略钢彻底翻身打下了稳固的物质基础,一年新增产值3000多万元,新创利税2000万元以上,使昔日的亏损大户一跃成为全省一类利税大户。

一个有头脑的企业家,不仅把眼睛盯在厂里的生产上,也把视觉伸向厂外的市场上。早在钢材紧俏的黄金时期,李国清就提出了开发新、优产品,增加产品品种的主张。1987年,他亲自组织了顶吹转炉冶炼低合金钢和试轧螺纹钢的工作,一次获得成功,既增加了略钢的新钢种,也填补了我省的一项空白。1988年,他在全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开展产品创优活动,使铸造生铁和小型圆钢一举成为省优。他还扶持劳司兴建年产2至4万吨的线材和冷拔丝车间,使略钢的产品由单一型发展成为多品种、多规格局面,适应了市场变化,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身为高级工程师的李国清更重视人的因素,他在工作中依靠工人,支持干部。他常说:“你们大胆干,干出成绩是你的,干错了算我的”。因而手下人都愿为他“卖命”。去年4月24日,烧结车间更换、修理2号烧结机大轴瓦,按常规要5天时间。李国清当场表示,两天干完,奖给主要修理工冉国太一套两居室。结果仅32小时就恢复了生产,多出铁300多吨。李国清敢用人,善用人。前年炼钢分厂配备领导班子,几位领导比较年轻,有人持不同看法。李国清力排众议,用他的“人才观”说服了大家,硬是让几个年轻人挑起了大梁,当年这个分厂的钢产量就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几年来,略钢共有74名工人被选拔为副科级以上干部、4名担任处级领导,占全厂中层干部总数的1/4。

李国清是一名精明的经营者。1991年上半年,受高炉大修和上半年洪灾影响,略钢一度出现亏损。李国清经过调查研究,作出了“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调整结构,挖潜增效,扭亏增盈”的决策,层层发动群众,层层落实任务,压缩亏损产品,增产盈利的钢锭、钢坯,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和目标成本管理,节约各项开支,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仅下半年就实现利润581万元,补亏后全年盈利95.2万元。

如果说一个人的心可分成若干份的话,李国清的心却整个地扑在了略钢。1987年春节前后,高炉改造处在收尾投产的紧要关头。可他远在重庆87岁高龄的母亲病危,大家都劝他回去看看。为了使高炉早日投产,素有孝心的李国清忍痛让爱人代他回家探母,自己亲自挂帅,坐阵高炉指挥,一直坚守到顺利出铁,直到后来他去四川开会才回了趟家。

党和人民对李国清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先后被授予省优秀企业家、省十年改革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等10多项殊荣,他所在的企业也先后获得省级先进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文明工厂、技术改造先进单位、全国节能二级先进单位、全国冶金系统综合利用先进单位等20多项光荣称号。 (衡云)

上篇:我国允许设立私人业余电台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2/1993020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2/02/20451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