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城市建筑生态失衡,为此——

钱学森提出建设山水城市

2023年09月26日

光明日报讯 “我看到北京市正在兴起的一座座长方形高楼,外表如积木块,进到房间向外望,则是一片灰黄,见不到绿色,连一点点蓝天也淡淡无光。难道这就是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日前给中国建筑学会高级建筑师、环境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顾孟潮写信,对当前城市建筑中缺乏生态观念的现象表示了这样的忧虑。

顾孟潮介绍说,建筑领域内的生态平衡就是建筑与生命圈的平衡,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有多少种生态现象,相应地就会有多少种建筑类型出现,如居住建筑、教育建筑、交通建筑、生产建筑、体育建筑、医疗休养建筑、宗教建筑、文化娱乐建筑、行政办公建筑、孤儿院、养老院、教养院以及道路、广场、市场、墓地等,每种建筑都反映着其特有的生态本质。但长期以来,我们仅用适用、经济、美观概括建筑的本质,忽略了它的生态学本质。如在国土规划和城市布局上机械划分的重工业区,实际上成了“男人区”,轻工业区实际上成了“女人区”,学校区成了“儿童区”、“青年区”。过分集中的商业区、文化娱乐区、体育场区、行政办公区,又造成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的不平衡,造成普遍的交通拥挤。单纯的住宅区和单纯的工作区的远离,给千百万人造成每天长途奔波的烦恼和疲劳,给城市带来车流、人流、噪声、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诸多灾难。这些都是因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中缺乏生态观念带来的生态危机。

钱学森甚为关切城市建筑中的生态失衡问题,他认为,未来的中国城市,应该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的特色与长处,规划师、建筑师要研究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未来的城市建成一座超大型园林,他称其为“山水城市”。钱学森在信末尾还建议中国建筑学会能否以此为题,开个“山水城市讨论会”。据悉,钱学森这个观点已得到不少建筑学家的赞同。建设部将于最近组织部分专家召开“山水城市座谈会”,研究如何贯彻钱学森的科学设想。

上篇:减会节支动真的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2/19930209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2/09/2046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