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楼,一座本该做办公用的楼。一个男人,一个四十有五的中年男人。一群姑娘,一群十八九岁的姑娘。他们守着楼,编织着行来过往客人的梦。
1970年参加工作的张启全,做过治安员,当过武干,后来在政府做了不少日子的秘书,然而谁也没有想到,1987年9月他竟做了一群姑娘的头儿。当上了白水县政府招待所的所长,不管别人怎么看,在他手下的娘子军眼里,所长可是个挺不小的官儿。但是,刚进所里,他这位大男子面对人心不定,帐面上仅有的174元钱,还着实难受过好大一阵子。
张启全一直从政写字,对楼堂馆所的管理真谓是“八窍通了七窍”。于是他购回一批楼堂馆所方面的书,用他的话说:“我要入行”。
张启全对人说他运气好。1987年前9个月,招待所营业额仅3.4万元,亏损1.4万元。9月份他到所里,到年底仅3个月,营业额就达3.3万元。承包3年,营业额连续增长,1991年达到34万元,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双文明”单位。
住过白水县招待所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这里的硬件实在太差,软件却令人欣慰。也难怪,该所是1982年用一座办公楼改造而成,本身的建筑就很不适应宾馆建设的要求,加之种种因素,设备严重老化。
“硬件不行软件补”,这是张启全的口号,也是给张启全带来好运的法宝。一群农村来的姑娘,在张启全的精心调理下她们竟也有了大家闺秀的风范。就是这样的招待所,张启全领着一群娘子军接待过中央首长,接待过国际友人,接待过阔佬商人。经常下榻星级宾馆的人,对这里的接待服务也能赞口不绝。
有一次,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建议有限公司田益民先生回故乡,下榻县政府招待所,张启全带领姑娘们把该用的本事全用上了。住房没有卫生间,他们特意设置了简易便盆。70多岁的田老先生深受感动。他们不光在住上下功夫,而且在吃上也颇费心机。这几年他们烹做的“八仙宴”、 “仙鹤迎宾”、“带子回朝”、 “猴头上寿”等名贵菜肴颇受旅客的称赞。田益民老先生临走时很是有几分感慨地说:“月是故乡明,我住过国内外许多高级宾馆,但在家乡三日,吃得满意,住得舒服,饭菜妙,形意结合。”
(李军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