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关贸总协定与中国

2023年09月26日

七、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从近期和长远看都是机遇大于挑战,或者说是利大于弊。

从整体上讲,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权利、义务和利益平衡的法律文件,缔约国(方)在对外经贸工作中按国际惯例办事,与维护国家政治和经济主权并不是对立的。

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后,将要较大幅度地降低关税,但这是逐步实现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也是逐步减少,并不是完全取消。在恢复关贸总协定的过程中,中国将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使关贸总协定允许的非关税措施成为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有效手段。关贸总协定还“设置”了多种“安全阀”,即保护措施。当国内产业遭到大量进口产品冲击时,根据关贸总协定“设置”的“安全阀”可以采取临时紧急保护措施或幼推工业保护措施,并以国际收支逆差为由实行进口数量限制等。此外,还有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关贸总协定要求的发展中国家应有的关税税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现有的税率水平。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实行出口补贴,享受普遍优惠制,还可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以保证有足够外汇储备支持其国际金融地位和保证经济发展需要为由,实行进口限制。总之不会出现所有的洋货都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

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将大大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获得更多的权益,从而使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加快中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大发展。

首先是推动中国加快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按照关贸总协定的要求,缔约国的对外贸易要增加透明度,外贸政策和法规要全国统一,按照关贸总协定的原则和规则从事国际贸易活动。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和联系,将推动中国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其次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的纺织、服装和鞋类产品虽有竞争力,但技术工艺仍需提高,特别是机电工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中国要用约100年的时间赶上发达国家用了约300年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再次,是推动国营大中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完)

上篇:喧宾夺主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2/19930213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2/13/20480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