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 晓寒 方美
6、病源于气
祖国医学是先人们遗留下来的伟大文化宝库,宝库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宝藏。从古至今,有多少个有识之士挖掘过它,开垦过它,热望把幸福送到人间。
来辉武静坐斗室,在桔黄灯光下游历在苍苍茫茫的医学瀚海之中。他的目光在那黄旧的书页间粘连着,思想在书页之间奔驰着。
那是为深度昏厥假死的楚太子虢施行针砭术,起死回生的扁鹊吗?他问扁鹊:你三次提醒蔡桓公身有疾病要及时诊治。他不听劝告,终于病入膏肓。你断生死如神,这是为啥?扁鹊说:“人有阴阳。阴阳失调,藏气不足,谓之不治也。”
那是在书案前著书,思想与儒、墨三足鼎立的庄周吗?他问庄周,您妻子老死了,您为啥不哭,反萁踞鼓盆而歌呢?岂不怪哉?庄子不答,而桌上的书中却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故日通天下一气耳。”
那是141岁才告别出诊看病、采药之途的药王孙思邈吗?药王走秦岭、上太白、攀峨嵋,终生不仕,甘为布衣解痛治疾。来辉武崇敬他,早已把“天地有可消之灾,形体有可愈之病”、“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等至理名言,铭刻在心。
那是身背药囊,手拿药锄,穿梭于五台崇山密林间采药的李时珍吗?他采集的是普通草药,一剂能使患者回春。
5000年古国的文明史上,诞生了多少位医药先哲?莽苍苍的医学之海,涌现出多少个医药学派?雷公、岐伯、仓公、华佗……是哪一位先贤为来辉武指点迷津?张仲景说,张从正说,朱震亨说,张介宾说……是哪一派学说为来辉武阐释病因学中的疑惑?他知道,悠久的中医药临床实践中,每一学派都有其疗人治世的功德和魅力。哪一位医圣都是在寂寞的岁月中期盼后人发展他们的思想,造福子孙后代。
灯光依旧晕黄,斗室寂静得出奇。来辉武灵魂深处却不再磕磕绊绊。他忽而百年,忽而千年,与古人交谈,与今人商榷。他的思想在阴阳、气血、经脉、脏腑间自由地翱翔。此时此刻,人世间所有的烦恼、嘈杂、纷争都被执着追求的洪流冲涮到隘谷险峡之外。在天地的混沌与明朗间,在漫天雷电的欢腾与狂舞中,他却安祥地又一遍精读《内经》。“百病皆生于气”,这振聋发馈的6个字如一道闪电在混沌的天地间划过,突然雨过天睛,豁然开朗。
《内经·素问》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流成”
《内经·灵枢》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来辉武研读这部仅“气”一词,就频频出现2952处的《内经》。一次次地由表人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一次又一次地拓宽对气的生理与病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从《内经》中的病症、机理剖析中,汲取营养,开拓自己的思维。
宇宙皆由气生,人是个信息开放的系统结构。人的生命是气在不断地运动。气在人体中沿经络运行不息,循环往复,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气是人体内能的原动力。气分阴阳,可消可长,可升可降。气的运动是人生命之源。气机不畅,若有丝毫臃塞,则脏腑失和,气血不调,必百病丛生。气又分为正、邪两气。人体的抗病能力和机体生存的物质基础及正常活动为正气。一切致病基因皆为邪气。邪气所凑,正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他大声朗读孙思邈的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众灵之苦”。“不得问其贫贱富贵,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通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身心凄怆,勿避险峨。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谓苍生大医。”1989年初,来辉武郑重地写下了弃政从医的辞职报告。
一个青年共产党员提出要辞职,不坐铁交椅,不端铁饭碗,不愿吃“皇粮”,这虽算不上叛逆不道,却叫很多人不能理解。这消息一传出,就象他那四层楼的小房子起了火,液化气罐爆炸了似的,一传十,十传百。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也比不上人际之间信息传递的神速。商业局大院从干部到工人,从领导到群众。从职工到家属,到处议论纷纷。有善意的不解,有同情的担心,有友好的惋惜,也有无知的嘲弄,恶意的诽谤。凡此种种,唾沫星子淹死人。1986年,他在户县曾被排挤受到了种种议论的压力,旧观念的冲击,流言蜚语的暗伤……他从痛苦与孤独中挣脱出来,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萃中汲取了营养,精神深处得到升华和净化。对小官大官升官降官,他一笑了之。当干部、拿工资、天经地义。干部终身制,这是传统制度,多年规矩,在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谁敢动,谁敢碰?他却一脚把金筷子银碗踢掉了。咋能叫人不纳闷?叫人不疑惑? (七)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