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月初,在古城西安未央区,由河北煤田地质局二队打凿的一口自喷、大流量、水温达63℃的热水井落成,引起了人们的谈论。岂不知这已是我国煤田地质勘探队伍,在陕西关中地区打成的第16口热水井,本月里由陕西煤田地质局186队在西安古城墙外打凿的两口深1600多米的热水井也即将竣工。此外,由其他煤田地质队正在打凿和已签订合同的热水井还有10余口。
有关地质资料表明,我省关中地层深处有3个地热异常带,热水资源丰富,古来即有临潼华清池等流出地表的温泉水,可惜地层深处的热水资源从未开发过。直到80年代后期,陕西煤田地质局131队和186队,经过一番考证,首开先河地为大荔县、长安县的一些单位打成8口热水井,在关中地区反响极大。进入90年代以来,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个地区的热水资源市场更给煤田地质队伍有了用武之地。远在1000公里左右的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一局129队、水文局二队,以及河北煤田地质局二队等打井队伍,纷纷闯进关中这个地质大市场,两年内即在西安、咸阳、宝鸡市区及户县、兴平、蓝田和长安等地打成10口热水井,自流量都在每小时20吨以上,其中一口井高达1400多吨,水温均达摄氏五六十度以上,把亿万年前即储藏在关中地层深处的热水,源源不断地引流出来,造福于世人。
事实表明:这些热水都含有微量元素,可供洗浴并对治疗各类皮肤病、风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克山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还可用于取暖、热水养殖、种植和工农业生产。131煤田地质队在1986年给大荔县育红村打成的自喷热水井,通过10个加压站、2453公里管道,流到全县18个乡镇、7万余户人家和单位,除有洗浴医疗作用外,还可供给县35万人饮食用,一改祖辈食用高氟水的历史。随着又先后建起中外合资的年产2000吨大永矿泉豆奶厂,年产2000吨的大荔天然矿泉水厂和占地110多亩的大荔良种鱼场,还有一座年产5万吨的中法合资的天然矿泉水厂正在兴建,给当地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全县人民群众称为“神水”。
(刘焕生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