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
近来笔者浏览报刊,发现这样一种倾向:在大力宣传科技人员刻苦攻关、不计报酬、带病工作、忘我奉献的同时,也不乏有科技人员理直气壮地拿专利费、咨询费,甚至领取几十万元之巨的奖金、轿车和别墅的报道,此举着实令人欣慰。
曾几何时,知识分子谈钱色变, “君子”更是羞于“言利”。于是乎,一味提倡让知识分子在“艰苦”条件下“奋斗”,使一些科技英才终因劳动强度过大、生活待遇过低而英年早逝,给国家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们说,知识分子在生活条件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提任何个人要求,这固然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优良美德。但是作为一个单位、一级组织就不能不闻不问,等闲视之了。君不见,一些单位当要改善知识分子待遇或工作条件时,往往是“研究研究”,总不见钱;而要出国考察、公款旅游,则是随要随兑,从不含糊。据报载,全国每年因公物私用所造成的浪费达300亿元左右。坦率地说,这300个亿能购置多少高、精、尖设备,又能解决多少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难题。时下,对科技人员的待遇和报酬问题,已不仅仅是关乎其劳动成果问题,而是对“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肯定与否的大问题。
令人振奋的是,新近一个时期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对科技人员的待遇和报酬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科技人员那种不计报酬、不计得失的旧观念也正在更新。广大科技人员在攀登科学尖端、攻免科技难题的同时,大可不必谈钱色变,羞于言利。愚以为,只有摆脱“条件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科学技术才能迈上“新台阶”,科技成果才能结得更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