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 报道:地处鄂西北山区的襄樊市,“跳起来摘桃子”,率先在全国内陆省份走上了对乡镇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道路。一年来,完成了对800多个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吸纳资金两亿元,企业产值由49亿发展到78亿,利税增长超过50%。
襄樊市郊区是一个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发展势头较好的地区,全郊区五个乡48个村组的群众手中有1.5亿元的闲散资金,施营、乔营等四个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过千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要求扩大生产规模,却苦于筹集不到资金。为此,区政府于1988年在庞公乡建立了襄南医药化工厂和星火轴承有限公司两家股份制企业,市政府又于去年在该区施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对86家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入股金额7000多万元,吸纳社会闲散资金580万元。一年过去,全区乡镇企业产值比1991年增长50.8%,在对产值和利税两项指标考核中,该区名列全市榜首。
目前,襄樊市股份制改造形成了五种发展态势:由最初单一的内部股份,逐步向社会、沿海、外资股份延伸;由单纯的集资、融资向综合型吸纳资金、人才、技术、产品销售等生产要素多维化发展;由最初工业企业起步向农业、三产、机关办企业及全方位推进;由单个的股份合作形式,向集团化,群体化、区域化演变;由粗糙的初级形态向规范的高级形态发展。预计今年全市将继续对2000多家乡镇企业、村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建立一个完善的股权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