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万丽君
最近,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周文旺摄于江苏省丰县邮电局门前的一幅照片,照片上一群男女青年围着一位代写书信的老人,花钱请他代笔写信。编者特地加上醒目的标题:《请读者赐题》,让人震惊,引入深思。
如何赐题?赐之《文盲》,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这群青年,都不象是文盲。男的西装笔挺,风度潇洒;女的秀发披肩,衣着时髦。而且时下是九十年代,若说他(她)们目不识丁,岂不冤哉。
据悉,美国的文盲标准是以“能否阅读药品包装上的服用说明”来界定,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提出了关于“文盲”的新概念:“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和学了不会应用的人。”以此来评判照片中的这群青年,说他们是文盲,则并非有半点贬斥之意。
不久前,笔者听一医生说,一位打扮入时的女子求医,医生给她一支甘油栓,叫她去厕所塞入肛门,那女子过了一会回来告诉医生说胃里很难受,想呕吐。医生奇怪,甘油栓塞进肛门会引起喉咙反应简直闻所未闻,细问之下,才晓得这女子让甘油栓“绕了个大弯”,吃掉了。医生听了哭笑不得,指着药物使用说明问那女子:你看不见这儿明明写着“切忌口服”吗?女子说她只认得“口服”二字,不明白“切忌”何解,也不知道什么叫“肛门”,她们乡下称那儿作“屁眼”。如此看来,美国界定文盲的标准并非刁难,而是一个人自主自救的必备本领。
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照片和医生见闻绝非笑料,我们处在这个激烈竞争,不进则退的时代,应该深感做一个现代人的责任。现代科学文化是判定当代人口素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美国和日本青年正是具备勤奋好学自强自立的精神特质,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们确有不少诸如照片上的青年,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在精神文明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迷失。他们在学习上缺乏锲而不舍的刻苦精神,在事业上缺乏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甚至浅薄无知地认为赶时代潮流就是鹦鹅学舌地说几句“赛赛”(谢谢)的“粤式国语”,或到歌舞厅鬼哭狼嚎地叫嚷“让我一次爱个‘狗’。”或穿着印有“烦死人,别碰我”的衣服在大街上游逛……
法国蒙田说过:“知识把火花赐予灵魂的盲人,如果一个青年人不想求知,那是最可怕的不幸。”培根说过:“明天不要盲人。”诚然,在当今改革大潮中,我们的黄土地上,群峰般崛起了亿万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他们冲刺在各条战线,走向世界领奖台,拥抱整个世界,但愿每一个青年燃烧起知识的火把,奔向未来,奔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