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敏
当前,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聘承包人,已被广泛引入各行各业和竞争机制之中。但是,有些领导在企业招标承包中,往往是提前内定好中标人,然后走形式召开招标大会,让大家投标答辩。最终中标的还是“内定人”,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公开招标的目的在于择优选贤,根据众多的投标者的“施政”方案,选出最佳的承包者。凡能参加公开投标竞争的,大多是立志改革的开拓者,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否则,就没有勇气和胆量参予竞争,也不可能拿出科学的方案去和别人比高低。然而,内定中标人只不过是传统的干部委派制的变相,这种做法弊端很多,既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不利于企业的振兴。因为内定的中标人,有的是被赶上架的“鸭子”,勉强上去的,没有压力;有的则是背后做了“手脚”,用不正当手段在领导面前争取到的;还有的虽然平庸无才,但在领导眼里“稳当”、“听话”,日后不会出乱子……等等。
因此,招标聘用承包人,以面向社会公开为好。给那些立志改革的开拓者以机会,优者中标,劣者淘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快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也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