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养奇/文
我也说不清我是从何时爱上了说媒,成功率还蛮高,十对新人在我的撮合下结成伉俪,望着他们一个个幸福的面容,我也有一种乐滋滋的感觉。
常言道,君子成人之美。我认为此话讲得有道理,正道出了我华夏民族的美德,与人为善,与己方便。“人善之,我必爱之;我能善之,岂有人不爱我呼?”问题是,“红娘”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那是十年前的一天吧,李师傅让我给他小舅子介绍个对象,他说他小舅子在华县工作,他想办法能调回西安来。人,我从来没见过,既然李师傅托付于我,我就开始留心。事有凑巧,我们厂的王师傅,就在这时找到我,让给他小姨子介绍个对象。我将双方情况一说,彼此都没意见。接着,便约订在“五·一”节见面。男女双方一出现,我当时就傻了眼,男的只有一米五五的个头,而女的,少说有一米七五的样子。我当时觉得很难堪,赶紧将女方叫一旁,如此这般地解释,感谢人家很给脸,总算把场面应付了下来。
通过这件事,我便学聪明,男女双方在未见面以前我一定要看看,再不当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了。看他们气质、教养、条件般配不般配,这样就省去了费力不凑效的瞎忙。
一次,我去一人家,户主让我给她儿子物色个对象。她儿子我见过,胸中有数,后来介绍一位大学生很快完婚了。
还有一次,男女双方都是外单位的人,我让他们在我家见的面,后来我出差,前后不到十二天,人家已把喜事办了。
实践使我悟出,千里婚姻一条线。关键是牵线人的审美情趣了。你始终要明白:哈衣裳配的啥袖子,啥货要放在啥价板上,保证你的苦心不白费。因为介绍对象也是一门学问。有的人说了一辈子媒,没成功过一次,啥原因?关键是吃不透男女双方的情况。
说媒说得多了,闲话也跟着来,有人视我吃饱饭没事干撑得慌,赔了时间费口舌,一分钱效益没有图个啥?站在人家的角度,说不定为我好。可我却不这么想,人在社会上都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不关心人的人,人家也不会关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