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赵学东
有些事情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人的发迹有时连自己也搞不清怎么回事。一夜之间,便身价倍增,亲朋俱荣。
就拿“炒”兄来说吧。自从在南方以“炒鱿鱼”一句一炮走红后,便不甘于“炒菜”、“炒米饭”、等不起眼、且老实巴交的角色。经常跟名家搭挡,出入于高级殿堂之中,让人艳羡不已。
“股票”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深感神秘的大款,跟“炒”兄的热情配合就更让炎黄子孙觉得如日月在天,光耀万丈,有识之士纷纷挤身其中。君不见,股市前人头攒动,香汗、臭汗混合成一股怪味,弥漫在空中,但却无人计较。
“土地是财富之母”。也不知国人对这句话的认识如何,反正这句出自某大家的话一下子让土地不再默默无闻。“炒”兄也瞅准时机,主动与土地搭挡。“炒地皮”的联袂演出一下子轰动全国,大有与“炒股票”一争天下之势。
以上是“炒”兄演得最出色的两个剧目,而其它诸如“炒车票”、“炒罚款”、“炒原材料”、“炒成品”、“炒吉祥数字”等,虽谈不上妇孺皆知,却也颇有名气。
“炒车票”的剧情是“垄断”。“炒”兄扮演“票贩子”,只要瞅准某段区间的车票紧俏,便一次购到手,然后“太公钓鱼”,自有愿者上钩。
“炒罚款”则是“法无常法”。司机大佬可能对此较为熟悉,当正全神贯注地开着车在异地奔驰时,突然,路边有人招手,车莫名其妙地停下,于是一张罚款单跟着递上来。“你超速了。”冷冷的一句,司机也不敢申辩,乖乖地掏出钱来。因为曾吃过申辩加倍罚款的苦头。或者是在异地城市想停车,看到周围停的车与自己的相似,便小心地沿线停下,交了停车费。可当抬脚要走时,又是一张罚款单,“你的车子不够两米。”司机不解,“周围的车……?”话未说完,就听一句“他们照样罚。”便无言以对。
“炒原材料”和“炒成品”是“倒手加价”与“拖欠货款”互相配合。“炒”兄针对市场的疲软,找信息,拉关系,四处奔波,想尽千方百计也要把东西搞到手,然后倒帐收钱,或者干脆空手把货拉走,尽管合同签订的付款日期早过,但“炒”兄则悠哉游哉地做着美梦。
凡此种种,“炒”兄不同程度地出尽风头,而有“炒”兄的地方,则自有利可图,有钱可赚。能跟“炒”兄出双入对的,也都显赫一时。就连那本无甚价值的阿拉伯数字,也曾在一片“炒”声中,风起云涌,一字千金,甚至一字万金。
最近,报载“炒”兄又跟古玩同台,“炒”古成了上海滩的一大时髦。会不会有一股旋风,掠过神州?也很难预料。
因为“炒”兄的出名,其扮演的角色也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而“炒”兄则在得到它认为应有的一切之后,又相继获得中国字典协会、文字协会、文字委员会等单位颁发的“最亲切字”、“最迷人字”、“最具吸引力的字”三次殊荣。
笔者一介书生出身,虽羡“炒”兄之为,却无力与之并驾齐驱,只好写此文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