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群武
初见长平的画,觉得平淡。仔细品味,颇觉有深度。可谓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他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和严格管教,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九七三年,他考入西安美院,接受了正规教育,为以后的绘画生涯奠定了基础。
美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安市豫剧团搞舞美。整整八年,他随剧团走南闯北,踏遍黄河流域,璀灿的中华传统文化催动着他的激情,每到一地,立即画成速写。去年在《长安中青年书画名家作品展》上展出的《农家乐趣》,就是在此基础上升华而创作的。一位陕西藉的台湾同胞追到他家里,硬是要收藏这幅画。并恳切地说:
“这幅画画得太逼真太神了,真正表现了关中农村的风土民俗。我要把它带回台湾,挂在家里,让子孙后代一看到它,就想到自己的故乡。”这难道不就是艺术之魅力所在吗?
一九八五年,长平调到陕西省图书馆工作。他有机会广泛涉猎艺术理论,更有机会精心研究吴昌硕、任伯年、八大山人等大师们的名作。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艺术素养,自觉地沉默下来,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深感要提高自己的创作,首先要继承传统,同时要借鉴西画,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博采众长,又不落窠臼,真正的把握社会和艺术的现实,才能使自己的创作进入新的境界。国画︽秋思︾就是这样产生的,因而被一日本友人收藏。
长平是个秉性高洁的人。他不逐名利,寄情于画。此种情感表现在作品里,就显得淡雅而细腻。只有细细揣度,才能发现其意境的深远。所以,他的作品在“长安杯”电视书画大赛、省文化厅“文青杯”书画大赛及陕西、天津青年书画联展中多次获奖。他的速写、中国画经常在《陕西戏剧》、《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他为幼儿精心创作的《低幼知识画库》等三本小画册,在未来出版社一版再版,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又多次参加省内外大展,多幅被有关博物馆及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及地区的友人所收藏。
他今年虽然只有三十六岁,应该说是春华正茂、生龙活虎的时期。他认为,自己生长在具有古老而丰富文化遗产的三秦大地上,作为省、市美协会员,一定要拿出高水平的作品,让世界认识陕西文化,树立陕西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这就是他的人生观,也是他的艺术观。
当然,作为一位年轻画家,一定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他贵在不断地求索,并具有一种强烈地追求感。他正是这样一如既往地顽强地在艺术的园地里耕耘着。相信,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