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的“侵华”计划
起步于本世纪40年代的西方快餐,在70年代才得以迅猛发展,并开始形成国际性快餐集团。20年后的今天,仅天国一地,就生存着4000家肯德基、5000家麦当劳,各式各样的快餐店几乎随处可见。欧美的快餐市场已告拥挤。同际性快餐集团要寻求发展,自然把目光投向尚待开发的快餐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已有不小的提高。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能力跟西方快餐业起飞时的情形极其相似。快餐商们一致看好中国。1987年,美国肯德基公司与中国合作者重金买下北京前门闹市区,开起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快餐店。紧接着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北京六个商业和旅游点。在上海一天同时开张两家店更使山德士上校的继承者们春风得意。今年,他们将实施更加庞大的“侵华”计划:从北到南,陆续在天津、西安、青岛、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地装修开店。面对肯德基如火如荼的进军,拥有12000家连锁店的麦当劳自然不甘落后,去年4月,它昂首进驻北京另一繁华地段——王府井,一个多月后的儿童那天,闯下日营业额30万元的北京快餐最高纪录。最令人吃惊和耐人寻味的是,在美国本地根本找不到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仅在北京一地就开出30余家连锁店。漫步街头,邦尼炸鸡、加州芳香鸡、山姆叔叔、帕斯塔、国际快餐城……真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正在崛起的中国快餐
时至今日,不过短短的五六年时间,中国的快餐市场犹如走马灯一般,好戏连台。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的洋快餐,在北京敲响战鼓后,一时间,大开中国人的眼界,大饱中国人的口福。欢喜过后。细心人才突然发现:消费了半天,竟全是一水儿的洋味!新闻界喊出了“叫不响的中国快餐”、“洋快餐叫板,中国快餐无人应战”。中国快餐究竟到哪里去了?竞然有如此高深的涵养,让洋快餐跑到家门口来叫阵!
其实不然,从波澜壮阔的炸鸡大战到方兴未艾的面条大战,不少立志发展中国快餐的有识之士已投身这场快餐世纪之争,只可惜以炸鸡大战为代表的中西快餐之争,以许多“中鸡”纷纷落架改行,“洋鸡”继续发展而告结束,那么失利的原因何在?是不是中国快餐难成气候?“小木偶”快餐厅的经理们认为:快餐之战,中方失利,原因是我们对于“快餐”的理解过于简单,对管理快餐的理论、方法和规则知之甚少。把鸡块、面包、土豆泥转换成鸡块、烧饼和泡菜,形式上的模仿并不代表对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品质、服务、卫生这系统工程的真正掌握。深刻的教训,给中国快餐亮出了黄牌。
好在被动只是短短一瞬。不久,上海荣华鸡就挥师北上,喊出了“肯德基开到哪,荣华鸡就跟到哪”的豪言壮语。
除此以外,香妃烤鸡已扬言插足北京的一些繁华区,纯中国式的牛肉面,也树立起“北方”,“中华”,“北京”等数杆大旗,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快餐完全可以用两三年的时间走完西式快餐二三十年的路程。
好戏在后头
既然中国快餐已经拿出了与洋快餐对垒的架式,就应该大张旗鼓地推销自己。去年8月,小木偶快餐厅的“多少钱?您看着给”开业促销活动,别出心裁,曾是北京人一时谈话的话题。今年4月10日,在其新街口新店开业之时,又有新举出台
“吃饭倒给钱,赔术赚吆喝”,人们免费吃饭之外,还能得到红包。
中国快餐的卷土重来,对于沉浸在“高消费”热中的中国人形成一种冲击,他们开始抱怨炸鸡吃多了千“鸡”一律,丽包夹肉也就那么回事儿。说到底,中国人吃洋快餐最多的是对异域文化的体验,且不说难以让人认同的口味,单是价钱,就足以让普通人大方不起来。请看国外一经济学者的调查报告:现在的中国人,抵挡不住西式快餐诱惑的人数正在减少,由于多数中国人仍以固定工资收入为主,西式快餐在口味与价格上难以协调,这使得中国人对洋快餐的追求不会持久,就像以前许多多经济刚刚腾飞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人对包括快餐在内的所有“舶来品”的崇拜,在不久的将来即会被其他更为现实的消费所取代。
姜鲲《世界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