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发
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能不能听进职工的意见,尤其是批评的意见,不仅反映了该领导的思以想素质的高低,也影响到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积极性的发展,乃至企业的兴衰。下面记叙的是铁二十局一处几位干部正确对待批评意见的事。
喜欢工人的直言
“队长,你咋搞的,为啥在检查站门口不停车?队里的规章制度你还执行不?”工人张仕虎走进队部,冲着队长白显平开“连珠炮”,在场的职工都愣住了。
张仕虎是队里的车辆检查站站长,负责检查出勤的车况。上午,小张在屋里整理检查卡片,听到外面的喇叭声就往外跑,刚出门口,一辆汽车“呼”地一下开过去了。开车的是队长白显平。这台汽车是处里从机运段调给一段神朔铁路机运队的。白队长为了摸摸车的“脾气”,便开着上了公路。当时他想,试车有20分钟就回来了,用不着麻烦检查站,所以,没停车就过去了。可是,小张觉得,行车规章制度谁也不能违反。因此,他就找上门来了。小张的话虽然很刺耳,但白队长并不反感,他觉得这样直言的工人很可爱,就诚恳地对小张说:“你批评得对,我虚心接受。规章制度人人都要执行。往后你见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就大胆地批评吧!”
评论:工人给干部提意见,往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来直去,专揭疮疤;一种是转弯抹角,避重就轻。民主作风好的干部,喜欢前一种提意见的方式,有啥说啥,直来直去,这样对工作对自己都有益处。民主作风差的干部,听到表扬就笑,听到批评就跳,这样天长日久,工人就会对他敬而远之,有话不敢说,心隔一堵墙。很难把企业搞好。
善于听取牢骚话二段四队饭堂里,有几个工人在那发牢骚:“看人家别的队,每顿四菜一汤,质量好,价钱低,想吃哪样就买哪样,每顿饭都吃得饱饱的;咱队到好,每顿两菜一汤,价钱贵不说,质量也差,不用吃, 一看就饱了。”分管食堂工作的副队长赵秽录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高兴。
过了些日子,工人们的牢骚话有增无减。对此,赵副队长进行了点名批评。没想到,越批评牢骚话越多,他吃不住劲了,去找队厂邓席林。邓队长和他一起对工人的牢骚话作了中肯分析,提出了正确的意见。第二天,赵秽录找到那几个工人谈心,征求他们对伙食管理的意见,找到了伙食搞不好的原因:锅底有“洞”,油水外流;锅灶耗煤量大,浪费严重;蔬菜进价偏高。赵副队长说:“我平时不够民主,没有很好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也是一个原因。”
打这以后,赵副队长带领炊事班的同志,面制定措施,堵塞漏洞,一面努力提高烹调技术,做到饭菜多样化。工人们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不再发牢骚了。
评论:我们提倡通过正确的方法提意见,不赞成发牢骚。但是,有的干部有了毛病,工人提出来了还改不了,人家就免不了要发几句牢骚。所以,对牢骚话也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加以否定。想让职工不发牢骚,关键在于干部充分发扬民主,做好工作。
意见不正确不抓小辫子
在一段二队的一次发扬民主的职工大会上,工人关明川没头没脑地放了一炮:“田队长说的比唱的好听,私心却比谁都严重,我亲眼看见他把公家的一个工具箱扛回家……”
队长田焕柱听了愕然,他实在回想不起啥时拿过公家的一个工具箱。他想当场询问、解释。可是,工作实践使他懂得: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倾听群众的意见,即使是完全错误的意见,也要让大家讲,要坐得住、听得进。因此,他的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了。
职工大会结束后,田队长找到关明川,在田队长再三要求下,小关讲了事情的经过:那是去年10月的一天傍晚,段组织的各队施工技术能手比赛结束,田队长和工人们回到队里,下班后正在本班门口洗衣服的关明川,看到田队长扛着一个工具箱没去队材料库,而是朝家属房走去。他猜想:队长老家来了几个做工的,工具箱加其“内容”,肯定是拿回家给他们用了。听完关明川的叙述,田队长恍然大悟,他明白了小关完全是误解。事实上,那天比赛结束,段里负责比赛的干部扛着这个工具箱到二队(比赛工具和工具箱是从二队借的)。路上碰到一位相识找他有事,就托田队长把工具箱带回二队仓库。二队仓库和家属房紧挨着。田队长回家后便把工具箱交给了仓库保管员。
支委会上,田队长介绍了关明川提的意见的真实情况。第二次职工大会上,田队长详细讲了关明川所提意见的具休情况,并代表党支部热情表扬了关明川敢于批评的精神。
评论:工人的批评意见,有时也会批评错或讲了过头话。在这种情况下,干部一定要冷静,不能抓住话不放,对人家不信任,甚至打击报复,给小鞋穿。如不这样,“民主管理企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