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华
团结是一个班组能否发挥核心作用的关键。一班人在一起工作,由于性格、认识等的不同,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有意识地化解某些矛盾,无疑对增进团结大有裨益。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起伏变化具有一定的传导性,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情绪的影响。因此,当班组内部讨论问题争论激烈,气氛趋于紧张,或者有的职工之间关系有些僵时,适时地进行“化解”大有必要。否则,任其升温,势必促使情绪更加激烈,以致在互不相让的争论中,埋下不和的种子。有些班组内部的不团结,往往就是由于对某些“小事”未能及时加以抑制而引发开来的。
善于“化解”一,一是要把握好“冲撞点”。如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日常分工和奖金分配上,往往容易发生争论,把诸如此类冲撞“易发区”把握住了,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适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处置。二是把握好进行“化解”的时机和方式。 “化解”过晚,则会削弱乃至失去作用。对于何种场合采取何种“化解”方式,也应因时因事因人而异。三是班组长要搞好协调。一个班组就像一部机器,运转起来总会产生一些摩擦,出现不协调的地方,这里的关键,就在于班组长能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讲求灵活性,善于“察言观色”,因势利导,通过及时“化解”,疏通关系,调解矛盾,使整部机器正常、协调地运转。这是一门工作艺术,也是一名合格的班组长应当具备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