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克敏
筷子与婚姻,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婚俗方面,无论是在求婚、送嫁、闹洞房等方面,都与筷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贵州省仁怀地区,仡佬族的青年普遍采用筷子作为求婚的工具。小伙子如果倾心于某位姑娘,就用红纸包上一双筷子,大胆地送到姑娘家中。女家若是设宴招待,小伙子的婚事就有了希望,反之,就只好知趣的收起那双筷子红着脸走开。
当提起鄂西土家人的哭嫁婚俗那就更有意思了。每当新娘上轿时,娘家总管就会立即把葵花杆做成的火把抛向她,紧接着用红纸包着的筷子向轿子周围抛撒。因为“筷”与“快”字谐音,表示吉祥如意。筷子撒得多,表示族旺。这时新娘一见撒筷就哭唱《筷子歌》:“一把火把亮堂堂,一把筷子十二双。冤家出门鸟飞散,筷子落地也有人捡。哥哥捡到把福享,弟弟捡到压书箱,妹妹捡去配鸾凤,表姐表妹捡到嗒,一生一世都吉祥。”
流行于蒙古包的筷子舞,在喜庆的婚礼上,那热烈奔放的场面,真够激动人心。只见新郎新娘和参加者手持一束筷子,有节奏地敲打着肩、手、腰、脚、边打边舞,时而旋转,时而下跪,两肩和腰随之相应扭动,节拍明快、动作优美,令人目不暇接,骤添婚礼的喜贺氛围。
更为有趣的是,在我国北方农村流行着一种风俗,反映了当地人的急切企盼心情,对未来爱情结晶的向往。每当新婚之夜,闹洞房时,人们总满怀希望将筷子从窗户外向新房里扔,以示吉祥如意,“快”生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