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赵勃报道:铜川市党政领导带领全市80万人民,紧紧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全市形成了工农并举,市矿结合,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经济建设新格局。农业连续10年丰收,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建材、陶瓷、冶金、机电、轻纺等门类为支柱的产业,旅游事业迅速起步,铜川市正在变为渭北黑腰带上一颗璀璨的经济明星城。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煤城,铜川市党政领导组织带领全市人民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市委书记潘连生、市长刘遵义等市级五大班子领导,经过周密调查和专家论证,提出了“城乡一体、市矿结合,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同步综合发展”的战略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改革开放和引进人才资金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全市取得科技成果114项,其中66项获国际、国家奖;三铜高等级公路的贯通,使西安至铜川的里程由3小时多变为1小时;程控电话沟通与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联系;“三资”企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铝业一枝独秀,年产3.5万吨,居全国地方铝厂之首;煤炭、水泥占全省的30%以上;耀瓷走向世界,日用瓷占全省的70%多,“翠屏”工程的建设,药王山等一批旅游景点的建起,使铜川正在由一个煤烟城变为一个绿环翠绕、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园城市。
去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铜川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走“高起点、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经济的路子。决心提前1年和3年完成“八五”计划和10年规划。到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1亿元,年均递增11%,工业总产值达到56.5亿元,年均递增14%,要使全市人民文化生活更丰富,健康水平更高,过上小康日子。
为使理想变为现实,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40项“兴铜重点工程”,现在全面开工的有20项,其中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水、电、路等三通一平指日可待,高成电器公司等“三资”企业年初进入新区。集中供热的铜川市热电厂工程3月鸣炮奠基。关于全市人民和工业生产的“沮河引入”工程年底可实现供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40项“兴铜重点工程”全部完成后,在中国版图上出现的铜川市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兴的经济明星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