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十四名本科生

——记凌云无线电厂五零三设计组

2023年09月26日

今年我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班组中有一个特殊的代号班组——宝鸡国有凌云无线电厂503号机设计组。

由14名本科生组成的这个先进群体,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中将特地和全组合影留念。

夏日,碧空如洗。我国某机场。

骤然间,警报响起,我战斗机紧急升空,飞向4号空域……

“返航”。过不多久,随着指挥员的集合,一架架战鹰陆续返场。由于我机续航能力不够, “敌”机遁逃。演习结束了。

现代空战,要求战斗机有足够的作战半径,可是战斗机体积小,携带油料不足,加大续航能力主要依靠空中加油来实现,这项技术牵涉到雷达、导航、流体力学、自动化等各个学科领域,目前,仅有西方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1989年,“攻关”任务历史性落在了凌云厂设计所503号机设计组头上。

资料不全、仪表缺乏、西方封锁、研制周期短、技术指标要求高……,一连串的困难摆在这14名大学本科生的面前。

他们分别毕业于1964年、1970年、1990年前后, “十年动乱”将这些本科生分成了三个延续层,他们毕业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出身经历爱好性格也不一样,但溶于503号机设计组后,就有了一个共同点:强烈的事业心……

费振民,室主任,课题组长,浙江湖州人,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就落户宝鸡凌云厂至今,在我国航空装备史上有他留下的串串汗珠和足迹。如今,他为了搞一个圆满的总体方案,整理了几十万字的材料,借鉴吸收了成百本外文资料的精华,把睡眠压缩到最低限度——每日4小时。两个月以后,当严谨、缜密、符合国情的方案出台时,本来就瘦弱的费工又缩小了一圈。

 吴忠,设计师,在宽动态范围的电调谐接收技术上有独到的思路与创造。长期超负荷运作使他本身部件总出毛病,有时正调试机器,肝痛得就直不起身,但他有陕西人那么一股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气死牛精神,粘在岗位上,就是不下。

魏有斌,设计师,一人承担了503号机两项分机的研制。长期微波作业,使他眼球5级混浊、眩晕,但他仍然工作为重、事业为重。先后设计了14个电感线圈,优中选优,使线路更完善、科学。

沙伟、侯仲平、曹俊能搞主机结构设计,体积小、重量轻、继承性好是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夜以继日查资料、算数据,标呀画呀,先后作废一百多张图纸,2个半月完成出图,为零件加工抢回了宝贵的时间。设计师陈书然5个月中埋头于140多块固体电路,最终解决了空中测距应答定时处理关键;设计师冯德发在样机排故时,钻进零下50℃的冷冻箱,一干就是30分钟,当他从上千个元件中找出并排除故障时,脸都冻紫了,还一再说:“没啥,没啥”。

就是这样一拨本科生,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不约而同选择了前者。

就是这样一拨本科生,虽然现在还不富有,但心在工厂、心系事业。沿海、江浙一带来挖人才,他们中也有心动的,甚至于有办商调的,但最终依然留了下来,这里有他们亲手设计的产品,有他们的汗水、痛苦和欢乐……

1991年7月,北京某机场,503号样机试飞。

一次、又一次。高空、超低空。成功了!终于成功了!这一拨本科生工作的心血,700多个日夜的辛苦结出了丰硕之果。

现在,503号机已成为凌云无线电厂的主导产品,一批批出厂装备到我国最新的战斗机上。倘若再来一次演习,“敌”机逃遁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而这拨本科生,以自己的奋斗、拼搏精神,捧回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最高集体荣誉奖后,又接到新的任务,向新的高度攀登了。 

本报记者韩庚

本报通讯员 吴晓菁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5/1993051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5/18/2069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