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女人,回家去!?

2023年09月26日

元玄

职业妇女面临着挑战——

某地质队自1986年至今共裁减人员361人,占职工总数的50%,其中女职工216人,占女职工总数的81%。

据某工程局女工委员会统计,在全局3000多名女工中,至少有1000人回家抱孩子,1000人处于待岗半待岗状态。

XX大学历史系1990年、1991年毕业生,半数左右的女大学生在分配中受阻或自找出路,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女学生半年或一年后找到接受单位。

……

一句话,无论你承认还是不承认,企业里富余人员中下岗的女职工占大多数。

女人,回家去!

现在街面上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拿美国的薪水,在中国吃喝;娶个日本妻子,住在英国生活。

然而,作为大多数中国“爷们”,最感兴趣还是“娶个日本娘们”。这倒不是男人们都发了疯,一窝蜂似追赶国际大联姻的潮流,而是日本娘们那一套待夫弄子的现代化流水线实在太完美,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的口味,怨不得有些心怀“家花”不如“野花”心态的中国“爷们”,东望樱花之国,思念东洋和服。

故尔,自打改革开放始便有人疾呼:“让女人回家去!”A厂的王厂长在全厂职工大会上说:“不是我封建,也不是我大男子主义,更不是我瞧不起妇女。女人就是女人,干起活来就是不如男人。女人,就该回家抱孩子去。”B厂的人事科长更绝,第一次裁员,便一“刀”切下300名女工。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男主外,女主内,自古如此。”。C厂长的一位钳工说:“只要给我开双份工资让我老婆待岗我拍双手赞成。”D局人事干事李洪森还有一套理论:女同志操持家务更利于男同志发挥作用,不信你翻翻中外名人录,几乎每一位名人后边都站着一位女人。

男人是如此,女人呢?

江丽华是省委某机关的办事员,收收发发抄抄写写,工作不见得比别人干得少;家里有两个孩子,洗洗涮涮、买菜做饭、侍弄孩子,活得也不比人轻松多少、辛苦多少,但她还是愿意回家做好贤妻良母:“我丈夫要是能养活我,我就辞职。”

生活中象江丽华这样女同志挺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象她那样幸运,A是国棉五厂的女挡纱工,一天三班倒,白班还好说,夜班就苦了,丈夫抱怨没人做饭,孩子哭着闹着喊妈妈。她说:如果不是为了那几个钱,早就不干了。B是地质队的工程师,一年有八个月在野外。她说:“一个组七八个人,清一色的大男人,一个女同志实在不方便。”当然,这对于一个女同志是很大的困难。但是,更难以忍受的是抛家舍业,见不到丈夫、孩子。某建筑公司XX工区女领工员小C说:“我已经半年没见到女儿了。现在一见到小女孩便想起自己的女儿,一个人躲在被窝中偷偷流泪”。如果不是丈夫被编余,我宁愿生活苦点,也不愿到工地受这份罪。D女士原是某厂办公室副主任,1988年主动申请编余。她对笔者说:“我和丈夫都是很要强的人,事业都有所成就,但是两个人都顾不上家,顾不上孩子,弄得孩子没考上大学,一气之下我就辞了职,专心做好贤内助。”F小姐是某厂女车工,工作干得十分有色,但今年3月却向车间主任提出辞职,她说:“女人嘛,就应该象个女人,干嘛要拼死拼活,只要有个好男人,不愁吃,不愁穿,带好孩子就行。”

女人,回家去?

90年代的女人是觉醒的女人。

自从80年代始,神州大地便掀起一股“阴盛阳衰”风,在改革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女强人、女明星……这对大多数妇女来说虽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但是心底却会涌起层层波纹,开始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位女厂长公开宣称:“女人不是弱者。女人比男人一点也不差,男人能办到的事,女人也能办到。”

康女士是某报社记者,专门跑工交口。几年来,她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多次获得省级好新闻奖,而且咬牙念完夜大,拿到了本科文凭。她对笔者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但是,这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只要自立、自强、自信,女人照样可以做一番事业。”

刘大姐是某厂油漆工,1988年被列入“另册”,发75%工资。她说:“说实话,我们不穷,日子过得不错,没说开75%的工资,就是一分不给,丈夫也能养活我。但是,呆在家里总觉得空当当的。”

1992年5月,某厂精减方案一公布,立刻掀起一场风波。300多名女工联名递上一份抗议书,抗议厂领导轻视女同志。她们说:“女人就不是人?就该精减?是的,我们的体力是不如男同志,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什么也干不成,更不能说是个男人就比女人强。”同年9月,一位妇女干部向局领导递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中说:“不能把女同志当作包袱、当作负担,女同志有女同志的优势,有女同志的特长,在许多方面并不比男同志差”。

1993年3月8日,某院女职工自动组织了一次“女人是什么”的讨论,并邀请院党、政、工领导参加。讨论中大家对机构改革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十分反感,有位女工程师说:“女人不是月亮,女人承担着事业和家庭两重担。因此,让女人回家去的说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劳动组合一定要一视同仁!”

对此,男职工远没有女同志反应的那么强烈,即是有,大多数人强调的也是经济问题。当然,也有不少为女人抱不平的男人。

A厂工会主席葛亮说:职业妇女的多少不仅是个数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直接体现妇女的解放程度。同时,我反对“女人回家去”的说法,更反对某些单位借裁减之机大量编余女职工的做法。

女人,回家去!?

女人到底是该走,还是该留?也许是个争吵一百年也难有定论的话题。当前急需解决的倒是如何做好妇女富余人员的安置工作,不能一“走”了之。

首先,各企业裁减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女职工;其次,各级政府及企业领导要树立男女平等观念,为女职工创造出平等竞争的机制和就业机遇,与此同时,广大女性也要奋发自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迎接社会和市场对自身的挑战。

上篇:雨水·泪水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5/1993052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5/20/20705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