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销售不畅,产品积压,近年来已使不少企业陷于绝境。但作为生产电视机配件的西安无线电二厂,在拾景水的领导下却奇迹般地崛起。在1984年以后的九年间,产值、利润以年均50%左右的速度递增,去年分别达到7549.7万元和686.59万元。一个微利小厂竟一跃而为西安市税利大户、省市级先进企业和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其中奥秘何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地处龙首塬上的西无二厂。
1、显得有些疲劳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黑白分明的眸子闪烁着灵活自信的光。这位年过半百的厂长,看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好多。当记者提出采访的议题时,拾景水说:“产品和人一样,都有从生长、兴旺到衰退这个周期。我们厂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能取得较好效果,主要得益于在新品开发上早走一步。”
1988年,国内电视机呈旺销走势,西无二厂生产的三种电视机配件亦供不应求。拾景水未雨绸缪,就提出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电视机配件以外的新产品的设想,并作出投资1200万元上高技术产品氧化锌压敏电阻器的重大决策。为了开发这种广泛用于军事、航天、航空、通讯和家用电器等领域的新产品,他内引外联,坐镇指挥,仅用两年半时间就成功地建成一条国内目前生产规模最大、年产4000万只氧化锌压敏电阻器的生产线,并研制出300余种规格的产品。
1990年底,拾景水赴美国考察,发现高性能特种电子变压器在国际市场走俏。回国后他立即组织开发研制,并很快从美国引进了环型绕线机等关键设备,不到一年,就研制成功12种高性能特种电子变压器新品,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发展后劲。
建厂初期,西无二厂仅有两种主要产品,1985年引进了5种规格的东芝机型回扫变压器生产技术,品种少,配套能力差。针对企业这一致命弱点,拾景水任厂长后就提出“嘴里吃一个,手里拿一个,口袋再装一个”的新品开发战略,组织科技人员先后研制出回扫变压器新品种150多个,实现产品系列化,每年仅新产品产值占到30%以上,部分产品还打入国际市场。
2.“在激烈的的竞争中工厂能否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的科技、经济等综合实力。由于资金问题,设备也不可能样样靠引进,这就逼着我们在技术改造上花气力。”拾景水谈锋甚健,描绘出一幅群策群力抓技改的创业图。
1984年他接过企业领导重担时,西无二厂还是一个技术落后的作坊式小厂,多年利润在几千元到万把元上徘徊。针对当时主导产品黑白电视机电源变压器缺乏竞争力的现状,他亲自带人南下考察。回厂第一仗,就是改造以8万元从上海低价购进的无废料联合冲剪机。投产后,使冲压工序提高工效15倍。接着,又组织技术人员对其他生产设备实施全面技术改造。
1985年,西无二厂长引进了日本电视机用回扫变压器生产线。由于全部配件依赖进口,加之引进时间晚,生产线规模小,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不了优势。面对这种情况,拾景水主持制定了技改计划和实施方案,从1987年7月至1990年9月,先后分两期对引进生产线进行技改,使引进生产线的全部设备、仪器实现了国产化。其费用仅相当于原引进费用的36%,却使引进线生产能力由年产50万只提高到200万只,使企业后来居上,回扫变压器的生产规模在国内跃居领先地位。
3.“发展生产靠科技,发展科技靠人才。”拾景水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上任伊始,他便把培养和引进人才作为一项振兴企业的战略措施来抓。在西无二厂,职工们向记者介绍了拾厂长一连串的“重才”故事。
为了调来一名急需的人才,他三顾“茅庐”,甚至引发了一场“人才官司”;为了从外地调一名工程师,光全家5口人在西安落户的城市开发费就要掏1.5万元,拾景水二话没说,缴!前两年,大学毕业生分配不畅,拾景水认为这正是收揽人才的好机会。去年一年,他们厂就接收大学毕业生百余人,还有两名研究生和47名中专生,与此同时,他每年还选派一些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培训、进修,鼓励职工自学成才。目前,西无二厂的专业技术人员已由1984年的39名增加到452人,占职工总数的40%还多,在西安市属企业中名列前茅。
引进人才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用拾景水的话来说就是:“引进一个人才往往可以建成一条生产线。”该厂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器产品能够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并且出口到香港、新加坡和东南亚等地,就在于“挖”到几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现在,西无二厂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在西安市工业企业利税大户中名列第四,拾景水也于前不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面对着企业和个人接踵而来的荣誉,他仍雄心勃勃,壮心不已。问到企业今后的目标时,拾景水早已胸有成竹: “到八五末企业产值超过3亿元,利税达到3000万元。”
(董瑛 康焕祥 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