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兴荣
他已在铁路、公路建设工地上度过了28个春秋,从青藏高原到上海滩,从长江中上游到长江口,都留下他的脚印。他就是被铁道部和省上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一处党委书记肖光贵。
——处承建的四川乐山大桥工程施工告急,他便主动向局党委要求去乐山大桥工地指挥施工。处长王冠峰见他身患肝炎和严重胃病,家属又在外地学习,两个孩子没人照料,就苦苦相劝,提出另安排人前去督战。他却说: “自己的事小,大桥施工事大,乐山又是我的家乡,地理地质情况熟悉,还是我去合适”。
乐山大桥在岷江上架设,要在滚滚江水下作业,困难可想而知。一到工地,他一边查看地形,一边了解施工情况。春末的岷江,汛期将至,浑浊的江水打着漩涡。按照常规,汛期到来之前,一般不安排水下工程施工,可他一盘算,如果下半年枯水季节再干,建设工期将要延误10个月左右,不但造成人力和机械设备的大量窝工,还要给地方造成6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他打破常规,决定水上水下一齐施工。施工开始后,他每天拖着疲惫多病的身子,哪里有困难,他就到哪里帮助解决。
七队担任的4号桥墩基坑,几次围堰都被冲垮。他一连在这里蹲了38天,同大家一起研究采用双层围堰的办法,解决了施工难题。施工中由于疲劳过度,几次昏倒在工地上,但被送到卫生所清醒过来后,又急忙上了工地。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职工们,大家日以继夜的拚命苦战,9个月过去了,一排坚实的桥墩耸立在江中,桥墩建成了。他没有去休息,立即布置展开了紧张的桥面施工。又经过8个月的苦战,一条绚丽的钢铁彩虹终于飞挂在乐山城北滚滚奔流的岷江上。人们掐指一算,工期提前7个月,创造了四川建桥历史上的奇迹。受到了四川省委、政府和乐山市的高度评价。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亲笔题写了“乐山大桥”桥名。乐山市政府也当场奖给该处100万元。
去年春节刚过,一处担任的沪杭复线37号特大桥,由于建设单位将原工期提前两个月,工期十分紧迫,肖光贵又提着行李挤上了东去的列车,赶到工地后,他针对施工中遇到的难题,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加快施工进度,终于工期比原计划提前75天完工,受到厂上海铁路局,沪杭复线铁路工程指挥部的赞扬。他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