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全苟,44岁,蒲白矿务局马村矿掘三队队长。他1970年进矿挖煤,一干就是20多年,先后当过掘进工、组长、班长、副队长,1983年被提升为队长。当队长10年,共掘进尺44672米,干了19年的活,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优良品占80%,没有发生过死亡事故。全队连续4年达到国家甲级队。丁全苟个人也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安全先进个人,去年还荣获省劳模称号,今年又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丁全苟深明一个道理——煤矿靠实干。他是靠实干当上队长的,掘三队是靠实干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次,采煤工作面布置不出来,全矿生产十分被动,矿领导提出要掘三队为扭转局面带个头,鼓鼓全矿士气(全矿共8个掘进队)。丁全苟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带领全队职工甩开膀子大干,15天进尺302米。掘进正当顺利时,工作面出现落差3米高的断层,上不见顶,下不见底,整个煤巷全成了岩石。对待这种情况,往常都是撤出人,另开口子,重新掘进。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白辛苦半个月,且报废几十米巷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最重要的则是起不到鼓舞全矿士气的作用。丁全苟认真分析了情况,征得技术部门的同意,决定起底穿过断层。首先是绞架背顶,这是一项危险大劳动强度极高的活,丁全苟一马当先,站在3米高空顶的最里面。巷道里热,汗水混合煤尘湿透全身。4个小时过去,班长把他换下来,吃了两个烧饼,喝了半碗水,他又上了架。顶背完,人们都上了井,他却留下来和下一班工人一起过断层。班长几次催他开井他却置之不理。大断层顺利穿过。支护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全月掘进572.2米,出色地完成了矿上交给的任务。
“别看丁队长外表五大三粗,他的心却细着哩。”这是掘三队工人们的话,这也是丁全苟的另一面,打反井,工人们是搭架子在空中干活,十分危险,但每次上架前,丁全苟都要亲自逐个检查每个工人的安全带。一次,他发现一个工人的保险带套口处有磨损,便使劲一拉,“啪”的一下断了,那个工人吓得脸色煞白。事后提起这件事,那个工人十分感谢丁全苟,不然他早就没命了。每次打反井,且每次放完炮后,丁全苟都是亲自登上架子,亲手将所有的活石处理掉。一次他腰部严重擦伤,工人们让他上井,他不答应,说:“我干不成可以帮你们瞅顶板。”但每放完炮后,他都不顾拦阻,忍着疼爬上架处理活石。
当了队长后,丁全苟对安全工作抓得更紧。为了使掘进的巷道达到标准化要求,他对每个工种都制订有详细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将质量验收员的工资和当班工程质量挂上勾。他本人每月下井都在20个以上,下井时都是要亲自检查每班掘过的巷道。
掘三队多年来,把蒲白矿务局纪录创了 一个又一个,曾经还获得了全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九0年组织的上纲要炮掘第10名。因此,他们的奖金,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在分配中,丁全苟虽是个队长,却不为自己找理由多拿一分钱。将所有的钱全部交给民主管理小组,根据各班的进尺分到工人手中,并张榜公开,使多拿的人明白,少拿的人服气,不拿的人也没意见。在分配中,丁全苟有一句结实话;“甭看人家挣的多,想多开钱巷道里取去。”掘三队的工人对分配也有一句放心话:“咱只管干活,开多开少,有队上算哩。”
20多年来,丁全苟把他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煤炭事业,他的青春也在煤海深处闪光。
(川夫 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