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拆迁难,难于上青天”。然而汉中市的旧城改造却无一钉子户。他们的诀窍是:政策对头,以房抵资,综合开发。
汉中市建委在旧城改造中,本着少投资,不投资,办大事的原则,一改过去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办的观念,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投资”的办法,依靠社会力量进行综合开发。
该市东大街改造预算投资1400万元,市财政仅拨60万元用于道路建设,其余全部由综合开发解决;为中心广场搬迁户所修建的41853平方米的住宅用房,所用2315万元资金,政府未给分文,启动资金全由银行贷款,最后用出售商品房达到平衡;去年动员200多个单位集资50多万元,修建了三条公路。
在旧城改造中,汉中市建委
一是先建住宅楼,让拆迁户有个好住处,二是政策合理。去年扩建的北们中心广场,是该市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重点工程,占地5.9万平方米,需搬迁800户居民。市建委集中了几个建筑队,以120天的速度,新建了标准较高、服务设施齐个的19幢搬迁楼。他们给拆迁户的政策是:考虑物价上涨因素,拆除旧房补偿标准提高20%;出售新房可多出原面积的30%,对多出的30%面积按优惠价出售;道路两旁的拆迁户先交建房款,搬入新建的门面房后,三年免交税;出售搬迁楼全部以总造价的45%售给拆迁户,不赚群众的钱。在中心广场的拆迁中,有一部分农民心不愿农转非,市建委及时与市政府研究,专门建了一条230米长的农民街(5000平方米)。为给农民以经济上的出路,一层全部建成门面房。由于政策对头,中心广场800户居民高高兴兴一月内全部搬走。 本报记者 肖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