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劲 惠焕章
石头娃是近年来在国际画坛颇有影响的人物。 “他那横溢的才华,来自于生活,取之于民间的表现手法,给人留下了一种亲切感人和浓重的回味。那些奇特的构图和色彩,融汇着西洋美术的韵味,但又离不开东方艺术的效果,真可谓中西合壁的境地。他主张艺术就是寻求不同的点,讲人品,重画德,在美学理论方面写出了许多独到建树的理论文章。二十几年如一日,终于在国际画坛占得一席。”这是香港艺苑主持人萧晖荣女士对他作品的评价。
艺名石头娃王小信现任陕西历史博物馆美术设计师、并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全国现代书画大赛评委、韩·中文化交流友好协会美术家等职。
他1951年10月1日生于兰田一个文人世家,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书画,擅长工艺,雕塑及中国画。下过乡、当过工人、设计师、经理、厂长。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成人班。1971年从事工业美术设计专业,作品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美术家》等报刊,并多次获奖。1985年他被列入《陕西地方志》,随后作品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泰国巡回展出。受到国际画坛的关注。1992年他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同年列入《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作品被收入《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今年台湾国际著名美术家刘国松先生,又一次邀请他去台湾海东大学艺术系讲学。
欣赏王小信的作品,不难看出,他的艺术道路是一条坎坷不平充满艰辛的旅程。这与他曲折的经历及他豪放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作为“狗崽子”,他从小就受到歧视,插队期间,所有的人都回城了,他被“卡住不放”,又一次走上“再教育”的道路。在贫瘠的渭北高原上“表现”了十六年,为了“重在表现”他每天都要比别人多干几倍的活儿,三年完成了十年的工作量,一干就是十年。
然而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相反地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磨炼着,拼搏着,使得他养成了勇于吃苦,不计名利,甘于寂寞的良好品质,而这些则是一位有作为的艺术家所具备的自身条件。
他认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首先有着良好的基本功,也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环节。为了笔墨他苦苦地下了八年功夫,每年要画四千张到六千张作品。业精于勤,敏于思,苦于动,彰于业。在造型上,多年来不知画了多少速写和草稿,他做到了对着模特儿能画出十种不同的速写。中国画讲究意写默记,他在瞬间能把握住人的特点、感觉、精神,背着模特儿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他特别讲究作品的神韵。他认为一位没有思想的画家画出的作品是缺乏灵魂的,只有做到思维的超越作品才能超凡脱俗,并升华为艺术。他认为画家的艺术作品就是思维、学养和感觉的结合。他说“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比别人想得高,在万物中能发现属于‘自己的美’。在视觉艺术的天地里,能感悟到别人所感悟不到的艺术美,才能达到作品富有神韵的境界。”
在当今经济大潮中,他为自己制定了“艺术切不可追求商品性,当它升华为商品时它的价值是不同的”理论依据。他主张民族文化与时代意识的融汇,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中西合壁”的艺术道路,也就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工人到艺术家,石头娃付出的努力,非常人所能理解,他给自己制定了“时时写、刻刻求、天天变”的座右铭。
“从东方迈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这就是石头娃的追求。正是出于这种信念,在国外时,墨尔本亚洲艺术中心的最高馆长潘关美恩女士以月薪8000美金聘请他留在墨尔本工作,他婉言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