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文
一个婴儿呱呱掉地,可谓“浑沌未开,乾坤未凿”。到了八九个月以后,孩子便“呀呀学语,似与人言”。这时候,孩子的父母应该不失时机地“开其心智,启其口齿”,给孩子有效的语言刺激。有效的诱导应该是适时做到“早、准和有趣”。
所谓“早”,就是要适当早一点与孩子“对话”,教孩子跟着大人学话。教时父母注视着孩子的眼睛,用亲切的音调重复不断地说一些简单的迭音词,让孩子鹦鹉学舌地模仿。孩子接受的语言刺激多了,渐渐地就会说出简单的“话”来了。
所谓“准”,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话时的音调和词意要准确。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其发音、声调和词意,对孩子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因此,父母在家中与家人交谈时,一定要用准确高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最好用普通话,并做到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千万不可脏话、丑话不离嘴。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掌握的词汇大都较为丰富,意思也表达比较准确。大多数演员的孩子说话时就很富有表情。而在出口不逊、爱讲脏话的孩子中,有许多父母就也是经常骂不离口。
所谓“有趣”,就是父母要善于让孩子在愉快的玩乐中学习说话。例如让孩子一边做折纸游戏,一边教孩子学话。这样使孩子动手、动脑、又动口,趣味盎然,毫无疲劳之感,却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许多简单的话语。又如利用儿歌发展孩子的口语,丰富其词汇。父母反复教孩子学念一首儿歌,既能使孩子渐渐做到口齿灵利,而且掌握许多词和语汇。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应该让孩子遭到大人的白眼和训斥。因为它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致使孩子从此噤若寒蝉,少言寡语。这是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切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