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江河
我的采访本上,记录着南郑县钣金厂近几年发展的数字:1987年产值50万元,利税5万元;1992年产值700多万元,利税40.18万元。今年一季度产值是去年同期的2倍,利税是去年同期的3.5倍。
这数字象跳跃的音符,告诉人们厂长罗定亚走过的艰难历程。
51岁的罗定亚,敦实纯朴,镜片后面的一双眼睛闪射着坚毅和睿智之光。1980年,他这个会计出身的高中生,出任钣金厂厂长。
这也是工厂?40多间土坯草房,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固定资产万把元。46名职工还是清一色的随军家属,大多40来岁,还有小脚老太婆。有不少人连名字也不会写。产品是手工敲打出的铁皮烟筒、垃圾漏斗之类。这对曾想大干一番,展露才华的罗定亚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一个大老爷们不但要当好“党代表”,还要带着这帮娘子军征战沙场。他没辜负众人的期望。这一年,工厂第一次上交利税2000余元,九间草房变瓦房,罗定亚初试锋芒。
生产刚有好转,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吞没了工厂,房屋一半倒塌,其景惨不忍睹。罗定亚是个平时不多言语的汉子,站在没膝的淤泥里,眼泪直往肚里咽。上级来人安慰他:只要能守住摊子,就是最大的贡献。罗定亚说: “靠守摊子过日子,能对得起全厂职工们吗?”
罗定亚千方百计筹措了七万元,购回设备,给烟厂、酒厂生产包装箱。经过四年奋斗,产值和利润分别是他进厂时的5倍和8倍。职工的心收拢了,不善外露表情的罗定亚,脸上也有了笑容。
背靠大树并非有荫凉。1986年,市场骤变,烟厂、酒厂产品滞销,也殃及到钣金厂。上门讨债者纷至沓来,一天最多来8家。他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也是杯水车薪。讨债者象老子,讽刺挖苦,恶语中伤,有的天天紧跟着,有的借酒耍疯,抱他的腿,当众羞辱他。为此,他犹豫,彷徨,内心十分矛盾。
罗定亚的妻子家在西安。她动员他一块调到西安。一天,罗定亚正切菜,妻子一进门高兴地说:“西安来信,让赶快办手续。”罗定亚心头一震,一刀切在手上,鲜血如注。“在危难关头,职工们正期待着我,自己却要当逃兵。”他捏住流血的手指,回答妻子:“我不想走了。”语调是那样的平静、坚定。妻子最理解他,四目相对,没有一句话。
几次教训,罗定亚悟出一个道理:工厂没有技术人才不行,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不行。他多次召开职代会,向职工交心,给他们鼓气,发动大伙提合理化建议。 “厂衰我耻,厂兴我荣”,职工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一封封寻觅人才的信件飞向四面八方。国防企业几名身怀绝技的退休职工被高薪聘进工厂,一面带青工学技术,一面挑起生产大梁。罗定亚四处查访,进行市场分析,最后决定上高效节煤炉。经他们反复研制试验,1987年底,生产出了GK—I型家用高效节能炉。经测试,热效率还高于省上标准的16%。产品一上市,供不应求。各地采购员云集工厂,车辆如流。每天都有人缠着罗定亚要货。
胜利的喜悦中,罗定亚没有陶醉。他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1990年,工厂研制出龙牌GX—5型高效节煤两用炉。还生产出高效煤气茶浴炉和高效煤气家用炉。在中国西部交易会上,300多套产品被抢购一空。
1992年,他又申请技改资金103万元,建起汉中地区同行业中具有先进水平的瓦楞纸箱生产线。
在事业上,罗定亚从没满足。他说: “我的欲望很大。目前的产品是粗放型的,是在练兵。我天天在思考,产品要向高科技方向发展,那才是实战。”
如今,空调器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为了保持室内温度,紧闭门窗。久而久之,空气污浊,有害人体。北京大学发明的特佳恒温双向空气换气技术,能解决这一问题,这是高科技的项目。罗定亚得知后,奔赴北京,用70万元买下专利。他要独家生产!去年8月试制成功,10月通过省级鉴定。其噪音指标比国外同类产品还低。仅两个月,工厂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1100台,全部销往北京,首战告捷。
罗定亚的胆量更大了。他兼并了该县长期亏损的服装厂,并负担起140万元的债务和近40名职工的安置问题,为工厂下一步扩大再生产奠定了基础。
今年,罗定亚又和北大开发出特佳恒温双向空气机的第二代产品。年产35000台的销售合同已全部订完。一季度工厂生产出5000台,又全部销往北京。记者在工厂采访期间,北京方面每天都来电话,说销售看好,要求再增加10000台,全部包销。
著名作家路遥有一句名言“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还要超越胜利。”罗定亚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