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大和省党代会精神,加快改革和建设步伐?铜川市委书记潘连生认为:充分调动起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月9日,铜川市委书记潘连生、副书记常浩智和12个企业的党政工领导,座谈研究了依靠职工办企业和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问题。
座谈会上,来自各企业的厂长、经理、工会主席畅所欲言,气氛严肃而热烈。
铜川四大利税大户之一水泥厂厂长李亚南首先道出了自己的见解。依靠职工办企业,最主要有两条:凡是与职工有关的大事必须让职工群众讨论通过;要切切实实关心职工疾苦。他动情地举例说,有个普通工人患了癌症,厂里仍不惜花数万元为其治病。工人们感动地说,厂里能如此对待一个普通工人,我们怎能不好好干!
一看就是精明能干的东风建材厂女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裴新华介绍了她们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的做法。1990年市场疲软,工会动员职工搞全员推销,结果一下子销了近万吨水泥。直到今天,那时打开的销路一直未断,厂里的效益一年好于一年。
市运输公司经理井东阳、铝厂副厂长侯相民、变压器厂书记徐流成等人比较忧虑地提出了新问题。当前从事第二职业、要求提前退休的职工越来越多,还有请长假走的。现在有一种误区,好像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企业前途缺乏信心。
市总工会主席翟省君提供了工会最近的一次调查情况:现在职工对改革意识承受力明显提高,但一些改革措施超过了职工的经济承受能力,使一部分职工对改革有疑虑,不理解;一些企业经营者搞个人说了算,甚至横行霸道,使工人感到自己的地位在下降,生杀大权全在老板手里,谈不上什么主人翁;不少职工对企业搞回扣深恶痛绝,说回扣是海洛因,谁沾上腐蚀谁……广大职工强烈要求党和政府管管这些事。
针对大家谈的情况与问题,潘连生指出,意识形态是和经济基础紧密相连的。职工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想法与现象,是转换机制这个大转折中的必然产物,作为领导,不能一味消极地堵,而要积极地进行疏导。潘连生要求各级党政要充分重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干群关系,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他十分欣赏水泥厂和东风建材厂的做法,希望各企业向他们学习。
潘连生指出,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形势下,工会要及时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群众呼声,同时要做好改革政策的宣传工作。在这种转折时期,要更加注意关心职工生活和疾苦。但前提是要把经济搞上去。没有经济基础,关心只能是一句空话。他语重心长地说:“各级党政工领导一定要把增加职工收入作为自己的天职。不如此我们无颜面对职工!”
本报记者杨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