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琴病倒了。3月9日,正在为工地赶制400张图纸的乔琴,被一阵紧似一阵腹疼折磨得住进了医院,当天夜里就做了阑尾手术。20局建工处技术科的同行们都说,乔琴是该好好休息了。
7年前,22岁的乔琴从西北建筑学院毕业,当时地方聘人单位包揽分配,住房、转干均可优先。这对一个自费求职的学生是难得的机会,却被乔琴放弃了。她毅然选择了父亲原来工作过的工程局,成为铁二十局建工处一名待业青年。因为那里有父辈为之奋斗的事业,眼下急需工程技术人才。
“我没有铁饭碗,但我充满自信,只要肯努力,事业总会成功”。乔琴时刻鞭策勉励自己。在业务上,她对制图,预算,试验多项工作样样精通,先后为基层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多期,使一批技术骨干脱颖而出;负责项目工程技术工作时,她大胆管理,精心组织施工,她主管的5项工程一次合格率为100%,优良率达到92%,其中2项被评为优质样板工程。1987年,该处通过国际招标承揽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培训楼工程,大量的外文资料急待翻译,当时身孕三个月的乔琴,接受任务后匆匆赶往工地。在一个月的紧张工作中,她一人干了二个人的工作量,翻译过的工程资料以准确严密而受到国际监理的称赞。
乔琴对事业执著追求,自强不息。她充分施展自己的专长,对该处三栋家属住宅楼的施工图纸进行合理变更,变凹形阳台为凸形,使每户净增使用面积15平方米,仅此一项为单位节约设计费10余万元。青出于蓝胜于蓝。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之家的乔琴,没有辜负父辈的希望。她以真才实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终于赢得企业和社会的承认,并被咸阳市人事局纳入人才交流中心,前不久又被该处录用为技术员,并分享一套两室一厅的新居。 (巍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