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煤海弄潮儿

——记省煤炭供销公司经理郭龙祥

2023年09月26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许许多多的企业家逢时而出,扬帆竞程,乘风破浪,为我们的改革时代增添了鲜丽的色彩。陕西煤炭系统就脱颖而出了这样一位有胆略、有魅力的煤海弄潮儿。他便是陕西省煤炭供销公司经理郭龙祥。

陕西煤炭供销公司的职工们都说:我们的公司是先天不足,后天多难,如果没有郭经理,恐怕早就让人把锅砸了,哪能有今天的红火局面。

1988年,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省煤炭厅决定成立“陕西省地方煤炭供销公司”,并调任安检处处长郭龙祥为公司经理。

好事多磨,到年底,成立公司的报告终于被批准,但是省厅却迫于财政困难无力投入一分一文的启动资金,甚至办公地点也无从落实。不仅如此,一些调配的业务人员,怕丢了铁饭碗也拒绝调动。捧着空头批文,素以硬汉著称的郭龙祥真是哭笑不得。

郭龙祥没有气馁。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把公司搞起来。没人,他要来了煤校毕业的胡志超,从省科委挖来了会计刘亚萍,聘来了能说能干的杨利民,没资金,他北上陕北,通过关系从黄陵县资金局借来了20万元开办费;没有办公地点,他东奔西忙,最后在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找了一块栖身之地。那阵子,郭龙祥忙得不可开交,逢庙烧香,见神磕头。求人办事得装得气派,他自己抽二角六分钱一包的“325”烟,敬给对方的却是自己掏腰包买的“红塔山”。渴了喝点自来水,饿了买个烧饼充饥。整天蹬着一辆破破烂烂的自行车,风尘仆仆,汗流浃背,大家风趣地称他为“武工队长”。经过半年奔波,公司终于挂牌开张营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命运之神似乎偏要和郭龙祥作对。公司开业没有几个月,1989年9月14日,某区工商局以“莫须有”的怀疑,突然通知有关银行,将公司30多万元的存款冻结3个月。郭龙祥傻了眼,公司职工傻了眼,纷纷四处疾呼。3个月期满,该工商局视社会舆论而不顾,再次通过银行“续冻”三个月。致使国家调拨给地方煤矿的计划物资指标全部泡汤,损失惨重。回天无力的郭龙祥气疯了,求告无益,只得诉诸法院讨个公道。最终经过两审判决,供销公司胜诉了,听着大快人心的判词,辛酸和激动的泪水溢满了郭龙祥的眼眶。……

郭龙祥常说: “作人要有事业心,工作要有责任心,处事要有公正心,三者具备没有办不成的事。”3年多来他跑遍了陕西70多个地方矿和大江南北的每个用煤单位,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6小时以上。多少个周末,他总是让司机罗宽宏开上那辆破旧的吉普车往基层煤矿跑,为的是利用晚上时间多赶一段路,好在第二天开展工作。有一次他早上向厅领导汇报工作,当天坐车到成都开会办事,第三天一早又匆匆赶回西安向厅领导汇报,3天跑了4000里路。当厅领导听到他刚从四川回来,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呢。

用户称赞郭龙祥“爽快实在,好打交道”。他曾为发往某电厂的煤质问题,当着用户的面在煤台上把一位私交甚厚的矿长非常严厉地批评了一顿;他曾3次奔上海,舌战有关掌握煤炭调入权的人,为陕西争得了近2000万吨的外调计划。公司的职工们说:“郭经理是鞭打快牛,但我们心甘情愿。因为他始终扑在拼命前头干。”

从煤海之乡神木走来的郭龙祥,带领职工历尽坎坷,在短短3年间把当年的一纸空文变成了一个拥有50万元固定资产,人员由当时白手起家时的3人发展壮大成为有40多名职工、供销网络遍布大江南北的企业,累计上交国税和管理费50多万元,为陕西地方财政创收1亿多元,为我省煤炭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袁耀军 张静平)

上篇:传真教学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6/19930619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6/19/2077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