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坚持新区新机制、新制度、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建设速度日新月异,科技项目和外资引进势头看好。
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办于1988年5月。开发区面积为22.35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新建区3.2平方公里。从一开始,该开发区就坚决推行新的企业运行机制,人员公开招聘,岗位公平竞争,一律合同制,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搏风击浪的雄心大志,创造出了西安的深圳速度,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目前,3.7平方公里的新型电子工业城已初步建成;集中新建区1991年6月破土动工,至今已建成、在建和新开工的各类工程建筑面积达56.4万平方米,其中已有8.6万平方米交付使用,5万平方米配套使用,年内将有40家企业进入新建区投产。目前,除定向设计和标准厂房外,餐饮中心,供热中心已投入使用,18层综合办公大楼已进入装修,5万平方米管理中心大楼,3.2万平方米的金融大厦,21层的服务大楼相继开工,一个现代化高科技园区已见雏形。
随着开发区软硬环境的不断完善,中外客商纷纷前来申办科技企业或入区办理分支机构。面对这种形势,区管委会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有些因主管上级在外地而盖章出据证明等手续一时无法全部及时提交的,采取先验资下批文,后补手续的办法;对外商投资办企业的,采取以规范化的申请表代替项目建议书的措施,简化审批手续,同时还开展了外资投资和兴办科技企业的委托代理服务业务。截至今年元月底,共审批外资立项123个,总投资1.54亿美元,正式批准成立369家外资企业,合同引进外资4722.2万美元。
该开发区从创办至今,企业发展,项目引进形势十分喜人。从1988年5月到今年元月底,科技开发企业已达953家,其中273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共开发出高新技术产品600多个。1988年至1991年底,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47亿元,1992年收入猛增到前4年的总和。已批准267个项目进入新建区实施,总投资17.05亿元,达产后年利税10.21亿元。
本报记者 杨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