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不能全怪罪亏损企业自身

2023年09月26日

栗红斌

读罢《谁来为我们减轻负担?——亏损企业职工的呐喊》一文之后,心里很是沉重。作为一名同是亏损企业的职工,对文中所列事例颇有感触,并对贵报不惜版面为亏损企业职工“呐喊”深表感谢。这样直接反映亏损企业职工实际情况的文章的确是太少了。而那些尽情描绘挥金如土的大款、大腕们的文章却不断见诸报端。一个时期来,各新闻媒介到处“莺歌燕舞”,有的报刊竟开辟了“钱多了以后怎么办?”的讨论栏目,似乎中国人个个都成了大款似的,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权且不说9亿农民万元户能占几何,仅就我们军工企业而言,盈利者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亏损,有的甚至亏损数千万元、银行贷款高达数亿元。这些曾在六、七十年代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企业,目前只能靠贷款度日,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开展,职工福利更无从谈起,职工生活极其艰难。

对于这种情况,目前有种非常时髦的倾向,就是把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简单地归罪于亏损企业自身,我觉得这是有欠公允的。有的人甚至指责,像你们这样的军工企业,有精良的设备,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为什么还搞不好呢?的确,军工企业曾有过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精良的设备,但殊不知,随着用人政策的日益宽松,大部分中青年科技人员外流,使企业科技人员严重断档,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日渐削弱;而那些号称精良的设备大多都是大型专用设备,在开发小型民品中很难发挥作用,况且这些精良设备大部分都是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添置的,目前均到了故障期,尤为严重的是那些先进的引进设备,就现有的技术力量很难使其正常运转,因此,精良的设备这个时常挂在口边的优势也只能是说说而已了。

为了摆脱困境,使企业恢复生机,大部分亏损企业从领导到职工都在为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而奔波四处、呕心沥血,然而,就是有合适的项目、对路的产品,银行却对亏损企业避而远之(就如同有钱人怕见要饭的一样)。没有一定的启动资金,谈何产品开发;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谈何兴旺!

尽管不乏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走向兴旺的例子,但我认为国家还是应当花费一定的精力来关注亏损企业,特别是那些在过去曾为国家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企业,给他们一些倾斜政策,否则,这些企业会慢慢地垮掉。

最近,有不少有识之士为企业摆脱亏损献计献策,有一种提法我非常赞同,即将亏损企业欠银行的债务转为银行的股份,从而直接改造这些亏损企业成为股份制企业。这样做既可使银行的死钱变活,摆脱亏损企业给银行带来的负担,又可以使亏损企业把银行的债务变成资本金,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与其他企业平等竞争。这样做与采取企业破产的方式相比,可以减少社会震动,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有利于加速企业改革的步伐,还可以较好地与股份制改革对接。

作为亏损企业职工热切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对亏损企业的倾斜政策,使这些亏损企业早日摆脱困境,为国家再做贡献。

主持人的话:本专栏6月12日刊出《谁来为我们减轻负担?——亏损企业职工的呐喊》一文后,不少职工来信、来电话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既有亏损企业职工产生的共鸣,也有读者对亏损企业如何走出困境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本期刊出的这篇文章便是宝鸡一家企业的职工撰写的。在此,主持人向各位关心“工运长廊”专栏的读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欢迎大家继续参与,写信可寄“陕西工人报专题部”,打电话请拨“724664”。

上篇:工连长廊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6/26/20795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