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陕西两翼经济开始起飞

2023年09月26日

新华社记者偶正涛

中部厚重,南北狭长的陕西省,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大鸟,迥异的地形、气候,也把陕西分割成明显的南、北、中三大块。

中部关中八百里秦川,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古富甲天下,土地面积占全省19%,人口占45%,粮食产量却占全省总产65%,棉花占总产的98%,工业产值、利税占全省总额的80%以上,是大鸟肥美的躯体。而南北两翼的陕南秦巴山区和陕北黄土高原,分别是全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和著名的贫困老区,直到1985年,两地仍有70多个县的600多万人口不得温饱。长期以来,沉重、贫弱的两翼,成为陕西经济大鸟振翅难飞的重要原因。

然而,陕南、陕北是典型的“富有的贫困”:陕北地广人稀地下埋藏着世界罕见的煤、气资源,石油蕴藏也非常丰富;陕南有“秦巴无闲草”之说,是我国中药材宝库,金、银、铁、钼、铅、锌等矿产储量可观,种类达130多种,水力资源富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两地经济进入超常规发展时期。

两大老区人民发扬革命战争时期那股劲,勒紧裤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历时18年的西安至延安铁路于去年投入运营;神朔铁路陕西段开始铺轨;陕北人民集资兴建延安至榆林北接包头的铁路;地方筹资建设了一批电力、电信工程;陕南人企盼多年的西安至安康铁路被列入国家10大铁路建设工程,横贯阳平关至安康铁路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正紧张进行;汉江梯级开发计划装机198万千瓦,已建成投产百万千瓦,还建成两千多座小水电站。仅1992年,陕南投入3亿元,实施70个项目,近期内还将投入3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最为贫困的商洛地区,干部拿出自己的工资改造境内主干公路312国道。现要在陕南、陕北约90%的乡镇通电、通路,各地区今年都可开通程控电话,商品进出要道都基本打通,汉中、安康、榆林、延安等还具备了航空条件,投资环境得到彻底改观。

因地制宜,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正确的经济建设战略使陕南、陕北在较短的时间内经济实力有较大的增长。农业上稳定粮食生产同时,陕北的烟、果、羊、薯,陕南的桑、果、茶、药、菌等主导开发项目已成气候,1992年产值分别占陕北、陕南农业总产值的80%和70%以上,规模生产已形成商品优势,农民现金收入的主体来源于主导开发项目。延安市在革命老区中率先宣布:消灭了人均收入300元以下的贫困村,20万农民全部脱贫,工业上都培植起自己的龙头行业。陕北的煤炭、石油、卷烟、毛纺,陕南的水电、矿产开发,在国内开始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的还走上国际市场,延安地区的石油生产和加工能力都超百万吨,年利税逾2亿元,全地区工业经济效益连续3年居全省各地市第一位,陕南的南郑县1992年荣升全国百强县第29位,另有两个县进入全省财政收入大县前10名,陕北也开始有了亿元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推动深山大沟里的两大贫困地区人走向国内国际市场。人们经济观念得到根本性变革,区域内商贸条件得到改善,数10万农民走南闯北,推销农副土特产品,学技术,取经验,陕北每年就有两亿多公斤土豆及其加工品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海外。陕南、陕北各区和骨干企业,在特区和沿海沿边城市都设有自己的窗口和商贸组织,有的还在海外建立商贸点,“三资”企业迅速发展,汉中地区的台资企业总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逐渐丰满的两翼开始了有力的搏击,陕西经济大鸟正在起飞。

上篇:没有了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7/17/20842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