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自由鸟

——现代女子独身现象透视(调查报告)

2023年09月26日

文/双喜  图/段康

在某市独身者俱乐部的舞台上,一对大龄青年男女声情并茂的演唱感人至深——

想起来是那样遥远,

仿佛都已是从前,

那不曾破灭的梦幻,

依然蕴藏在心间,

是谁在默默地呼唤,

激起了心中的波澜,

也许还从未感觉,

我们已经走过了昨天……

轻轻地捧着我的脸,

为我把眼泪擦干,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不再孤单……

歌声几次被台下二千多名独身者雷鸣般的掌声淹没。这强烈呼唤人生的歌唱,勾起了她们或是痛苦的或是甜蜜的回忆,同时也激起了她们对美好婚姻的再次憧憬。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你说我象云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你说我象梦忽远又忽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你说我象迷总是看不清/其实我永不在乎掩藏真心/”台湾歌星童安格的这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几年前开始流行大陆,时至今日,只要您注意收看收听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点歌节目,还不时听到众多女子点播此歌。

是否与人们的某种心态有关?

如果打开独身者的生活档案,就会发现她们不但有青春期的萌动,也有过亚当与夏娃式的梦想。也许每个独身者都有隐秘在心中的故事,或是甜蜜的或是酸楚的。

小林是一个外表文静、内心热烈的姑娘。在她三十三年的生活中,可说是什么都“赶”上了。当她时来运转考上了大学,以后又读研究生,却猛然发现自己又赶上了大男大女婚姻难的高峰,全家人为她着急。几年过去了,虽经热心人张罗,但因自己学历太高,要求也过高,仍未遇到一个满意的。她左思右想,既然如此,与其勉勉强强、凑凑合合地找一个男人结婚,还不如自我无拘无束地走完人生的旅程。于是,她选择了独身这一生活方式。

搞工业美术设计的小金姑娘,四年前,与一位“志同道合者”的恋人告吹,从此失去了对婚姻的兴趣,认为“结婚是人生痛苦的选择”。她觉得,“一夜夫妻百口恩,白头偕老享天年”的老话是无稽之谈。她认定独身是明智的选择。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生活给她无穷的乐趣,事业上的成功给她以安慰。近三年,她居然有六项工业美术设计成果获奖。

在北京某外资企业工作的小尤对独身有自己的见解。她模样比实际年龄小得多,30岁了,活泼开朗,犹如一只“自由鸟”飞来飞去,象个孩子。父母为她的婚事整天发愁,她却悠哉悠哉,我行我素。问她:“不想成家吗?”她道:“我这样不是很好吗?干嘛要找罪受呢”?“一个人生活不寂寞吗”?“我的朋友很多,有男的有女的,经常在一起谈笑说唱,有时还去单身俱乐部,一点也不感到孤独。”的确,在她的脸上找不到忧愁的影子,接着她谈了对婚姻的理解:“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准备后,再去考虑组建家庭,生养孩子。”小方姑娘,1988年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外语系,在某市一科研单位做翻译工作。转眼几年过去了,年已30,步入了大龄女行列,仍未对上象。但她似乎不把这事放在心头,平日无忧无虑。同事为她介绍对象,她无心应酬。因为她心中的位置早已被人占领,换句透明的话说,她正在与一男子同居。小方是在一次会议上认识他的,他没有发言,但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们又见了几次面。之后,她常常在他那里过夜。几次下决心不去,却难以做到,好象那里有无穷的吸引力。他妻子在邻近一座城市工作,夫妻感情尚好。小方很感激他,并不要求和他结婚。

“宁可独身,决不凑合!”

“宁可独身,决不凑合!”从许多条件优越的女孩子那里,常听到这句话。

文化是一种神奇的幽灵,鬼使神差地左右着人们的心理、观念和行为。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文化,无疑这种文化也渗透于人们的择偶标准中。我国一些社会学专家通过对征婚广告的定量分析发现,中国人看重而一些外国人不太看重的择偶标准有年龄、身高和婚姻状况三项;其他一些国家看重而中国人不太看重的则有宗教、民族、感情等几项。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传统观念和男女性别特征的不同而产生了男女在择偶的价值定向方面明显不同。女子特别注重男子的性格,要求精明能干,真诚坦率,勤奋成熟,而且很强调男方要有事业心。但由于她们对事业心的理解常常只着重于职业和工种,以为只有从事科研、文化艺术等职业和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才配谈事业心,这就无疑大大缩小了择偶范围。从某市1992年3月婚姻介绍所作的一项抽样调查中看出,三十岁以上的女登记者,有78.6%受过大专以上文化教育,而她们选择对象,要求对方也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占94.5%。500份择偶登记表中关于“对方要求”一栏调查来看,女子要求男方在科技、文艺、行政等部门工作的高达100%,要求在全民大企业的是90%,而对心地善良,五官端正的要求分别只占11%和20%,这充分反映了女子当今的择偶倾向。在这些女子中,研究师、助理工程师、文艺界的人员为数不少,你怎能怪她们不肯嫁给一个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呢?光从道理上讲是不够的,因为婚姻毕竟是多种因素的产物。

如果说女子择偶要求缩小了可选择的范围,那么,男子们的“现实主义”可以说是她们的“灭顶之灾”。男青年在择偶时特别注意对方鲜明的女性特点和本人状况(情感、性格、相貌和品质),对社会状况(工资、地位、文凭和单位)却要求不高。在一次抽检中,在三十岁以上登记的男子,对女方学历不作要求的占86%,其中有40名大学毕业的男性,竟没有一名表示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大学毕业生做妻子,表示女方是工人就行。其余的都无所谓。他们的理想伴侣是年轻貌美、温柔贤淑,进得厨房,出得厅堂的女子。在某市一家婚姻介绍所内,放着23——24岁女登记卡的几张桌子,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择偶男子,而三十岁以上的女性尽管条件不错,却难得有人问津。

于是,一边是相貌一般、高学历、事业心强的女性找不到理想的丈夫,另一边,个子矮、学历低、职业声望不高的男性寻不着合适的妻子。无论是多么能言善辩、善解人意的“红娘”,都难以使处在两极的男女结为夫妻。

献出你的真情和爱心

“你结婚了吧!?”——“你还没有结婚?!”——“你怎么啦?!”——这是同学、同事、朋友、邻居、亲戚对小简姑娘久别寒喧之后的共同反应。简姑娘已年过三十,再也装不成小姑娘时期提到情侣便脸红、羞涩、捏着衣角、背过身子的可爱模样。她只好微笑着说:“在等着远方的呼唤呢!”接着,便听到朋友真诚的劝诫:

“为什么要等别人呼唤你?你就不能去呼唤别人呢!?”

……

“这个人怕是心理变态吧!?”

“嘿!说不定生理有缺陷呢?”

“嘘——听说了吧,她跟×××暗里亲密着呢?这叫隐私!?”……

她们既要面对出于好意的怜悯和不理解,也要忍受别人的非难、冷眼、猜忌和歧视,有时还要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和不公平待遇。

某市电厂助理女工程师龚某,三十六岁,独身。长期与父母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每逢单位分房,她提出申请。但单位分房条件中,独身者与未婚青年相同对待,这使有15年工龄的她失去了分房资格。无可奈何,她搬到集体宿舍,为此招来闲言碎语。她深感人言可畏,只好拿出每月三分之一的工资到市郊租一间小房安身。她向领导哭诉道:“社会应该理解独身者,起码要尊重我们的人格!”类似龚某境况的独身者并不鲜见。不久前,某市政府信访处接待了一位上访者。她眼睛红肿,脸色憔悴。她32岁,是某厂工人,3年前,因与丈夫不和而离异,一直独身生活。由于她相貌好,平时又好打扮,难免受到厂里的议论,个别心术不正的男人变着法想占她的便宜。但她并非水性杨花的女性,始终洁身自好。1991年10月,厂里新来的一位厂长瞄上了她,多次以谈工作为名图谋不轨。迫于他的权势,开始龚某并未计较。1992年3月,这位厂长用暴力手段奸污了她。她受侮含屈投诉有关部门,人们却首先怀疑她的作风问题,因为她是独身者,而那位厂长是有妇之夫。至今那位厂长还逍遥法外,她却落了一个不正经女人恶名……

毋庸讳言,独身者在当今社会立身十分艰难。独身者的咏叹既有欢快的旋律,也有悲伤的情调。当她们有病呻吟在家的时候,当她们背不动粮食、扛不动煤气罐的时候,当她们受到委屈、内心苦闷、孤独忧伤的时候,她们多么渴望有人来帮一把,来抚慰一下冰的心呀!

专家、学者如是说

资料表明:在我国目前4000万独身者中,女性独身者占200多万。

当今社会还没有到为独身唱赞歌的时候,但独身这一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已引起普遍关注。人们开始从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甚至从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等角度加以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在北京等大、中城市多次召开独身问题研讨会。

有资料介绍: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独身人数的比例比我国高得多。如在美国,有2060万人过着独身生活;在联邦德国,25——45岁男女中,有71万人过着独身生活。毫无疑问,独身的生活永远不会成为人们的普遍意愿,但从世界的角度看,独身却完全不足为奇。

专家们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妇女在经济上的逐渐独立,女子独身的数量还有可能增长。

正如不少女子独身者所说,不见得婚姻就是幸福,不结婚就不幸福。因此,独身或者结婚,只是对个人生活的一种选择。少数女子独身,并不构成对他人、对社会的威胁。人们应当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利,尊重婚姻发展的规律。任何武断干涉、指责都是违反人性的。为此,他们呼吁:宽容和理解独身女子,会使问题还原本身,并使之正常化、健康化,这无论对于独身者本人,还是对他人、对社会,都是一件幸事。专家和妇女界知名人士还呼吁:我国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对独身者的人身自由给予保障,为她们提供如在分房、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社会性服务。

同时,我国许多社会学家和婚姻专家还认为:从整个人类的婚姻发展史来看,从人的本身需要的多层次性来看,从性科学的研究成果来看,独身生活方式并不是理想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不值得效仿和提倡。“食色性也”,乃人之大欲。理论和实践证明,美好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

许多专家、学者和女性“过来人”劝慰现仍过着独身生活的大龄女青年,要勇敢地、不断地追寻幸福婚姻,正如一位独身女人所说:“这世界一定有许多男士我还没遇到,我要不断地约会下去,直到80岁为止。”

但愿终有一天,爱神会敲响她们的心灵之门!

上篇:扭曲的力比多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7/1993072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7/20/20851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