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雒新岭
伟大的人物总是与平凡的人不同,他们生前叱咤风云,震动寰宇,死后对他们的评价和议论还会延续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如对秦始皇、曹操、拿破仑、彼得大帝孰好孰坏,至今还争论不休,这也充分说明了他们的伟大。试想谁会对秦朝一个炸油条的(权当秦朝就有炸油条的行业)和汉朝一个卖凉粉的(权当汉朝就有卖凉粉的)和法国一个卖烤红薯的(笔者孤陋寡闻,权当法国也有卖烤红薯的)事业、为人、成就去争论不休呢?
瞎子阿炳是个例外。
瞎子阿炳是个残疾人,小人物,他的乐曲《二泉映月》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是个国内外颇有知名度的民族音乐家。阿炳解放前穷愁潦倒,曾当过道士和卖艺为生的乞丐,解放后才获得了新生。谁想在他死了四十多年后还会引起争论,这在具有“官本位”光荣传统,干什么都论个级别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个例外。
争论的要点是在纪念瞎子阿炳之时,有人提出阿炳生活上不检点,不象个正派人,不能作为音乐家来纪念云云。
这段话不象是在评价一个已故去的历史人物,倒象是在今天某个评先进模范会议上的发言。我们纪念一个已故去的音乐家,首先是看他创作的乐曲够不够音乐家的水平,至于他生活检点不检点,腋下有没有狐臭,有没有随地吐痰的习惯,小时候捡到一分钱有没有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统统不在评价之列。音乐家与先进模范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就和不能要一个先进模范也得象音乐家会作曲一样——两件事不能混淆。生活上再检点,可创作不出《二泉映月》也是枉然。
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也抖搂抖搂,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莫泊桑、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札特生活上的不检点程度远远超过了瞎子阿炳,但人家并不因此不去纪念他们。中国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单就他常常进出妓院一事,也就进了现代评论家“生活不检点”的范畴了。我们用我们中国的现代道德标准去衡量古人,中国乃至全世界还有几个人好纪念?
既然是评价一个音乐家,那就多找一些音乐家去研讨他的音乐作品,看够不够音乐家的标准。不要请那些与音乐不相干的人去发议论,比如请道德家去评价音乐家。中国从古传下一句话“驴唇不对马嘴”,现在的驴和马都少了,已进入了拖拉机和汽车的时代,但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不是仍然存在,不知诸君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