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供销系统的不少大小船只被改革的巨浪冲击得触礁的触礁搁浅的搁浅之际;渭南市回收公司却如小快艇迎浪而上,冲上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浪尖。1986年实现利税13万多元后,利税年年增长,到1992年,已达27.25万元,这对一个收破烂的摊子来说,的确算不小的辉煌。
辉煌,来自于“破烂王”——公司老经理张民智。
1986年5月张民智一坐上“破烂王”这把交椅就决心带领公司全体职工,在破烂中淘出黄金。他对公司详细考察后,认为前两年经营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在于把各门市部绑得太死。瞅准症结,张民智便大胆松绑放权,这便是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不管门市部用谁,经营什么,只要不违法,挣下的钱,交够公司和国家的,剩下的就是门市部和职工的。
药到春回。过去,回收公司坐等客来,客来了,织毛线的织毛线,侃大山的侃大山,撞也撞不响。现在,客人一出现,各门市部竞相招揽,你热情得象火,我便象太阳,又是敬烟又是递茶,门早开迟关,忙不过,夫帮妻,女帮母,各自收入明显增多。但这相比起来还是属于小打小闹小收入。难怪,渭南就这么大,能有多少破烂?于是各门市部把眼睛瞄向外面的世界。你去山西,我奔河南,他走内蒙。嘿!这几年,渭南市收破烂的,足迹遍布24个省市自治区。1992年收购废品330多万元,80%是“泊来品”!采购员张占峰,去河南灵宝,发现某部队有报废的发射架,使出浑身解数做工作,一次收购50多吨,创利7000元;李立志在河南一部队收购报废汽车,一次就是20辆……
张民智极重信誉,他要求职工,收废品,钢绝不能用铁价买;销废品,铁绝不能以钢价卖,坚决杜绝掺杂使假,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一宗旨,效应神奇。他们和西安钢厂签订每月供千吨废钢的合同后,由于供货质高及时,几年来两家关系胜过鱼水。今年,资金紧缺,西安钢厂慷慨解囊,一次预付款350多万元。形成如此关系的,还有大荔钢厂、陕西钢厂、浙江丹阳钢厂……这些厂,都愿和张民智打交道,用他们的话说:老张这人实在信得过,和他交往,没错。预付款不仅解了资金的燃眉之急,还节约贷款利息5万多元。
年年上升的利润,并没让“破烂王”满足。这些年,他先后购置了5台打包机和一台液压机,加工破烂,既方便顾客,又获得利润,仅此,一年获利近4万元。他还先后投资30多万元,扩建营业门店和库房1670平方米,使冲浪的快艇逐日成为辟涛的大舰。
(齐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