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大型企业如何走向市场

2023年09月26日

·秦景耀

改革开放以来,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最大变化,就是生产经营由国家指令性计划调节,转为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的竞争。国营大中型企业设备精良、人员素质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优势是明显的,而价格因素由于国家宏观管理,虽有所松动但不会有很大波动,加之企业自身负担沉重,生产成本高,也直接影响了价格竞争能力。在此种态势下,企业如何走向市场,让产品占领市场并获得盈利,就成了贯彻落实《条例》,搞活企业至关重要的一步。笔者以为,企业要活,职工要富,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生产必须适应市场,满足市场日益发展变化的需求。

商品经济的特点,就是要求企业生产经营必须满足市场。从宝鸡石油钢管厂来讲,近几年来,国家指令性计划逐年减少,1989年占订货合同总量的80%,到1992年已下降到40%以下。过去工厂一切围着计划、围着生产转,而市场经济要求我们一切围着市场、围着用户转。这一转变,要求企业内部各方面都应该相应转变。否则,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如过去我厂一般库存大量的原料,成品很少;而今天必须多存常用规格的产品、少存原料,快进快出。又如过去生产一种规格产品,一般都是批量较大,时间较长;现在则是规格杂、批量小等。这是市场变化的需要,也是为用户服务的必然。

二、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市场开发的保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投资大,设备好,一般来说,在本区域或行业有一定知名度,这些方面要比小企业有较强的优势。如我厂拥有固定资产3.2亿元,装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工人技术素质高,不仅有三次获得国家质量银奖的螺旋焊管产品,而且1988年从德国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具有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中直缝焊管生产线,工厂的主导产品均通过了美国石油学会API(国际标准)使用权的认证,具有打进国际市场的开发能力。这对扩大外贸出口,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是有利条件。市场经济对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品种规格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在这方面我们必须不断探求,有所作为,才能最终赢得用户和巩固用户。另外,国营大中型企业一般均拥有较强的产品远期开发和设计能力,这也是其它企业所望尘莫及的。要把企业搞活、搞好,就要努力发挥这个优势,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下大力气稳步提高产品质量,逐步扩大和占领市场。

三、转换经营机制才能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

落实《条例》,转换机制,就是最大限度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最大限度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要。

一积极推进企业的劳动、工资、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聘任和工人合理优化劳动组合,企业内部要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工人择优上岗的机制。

——继续拓宽经济责任制的范围,加大改革力度。我们厂对各生产分厂实行上缴内部利润和工资奖金挂钩的考核办法,并给予经营权,逐步将单纯生产型的分厂推向市场,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过渡;对具备独立经营条件的单位,则要坚决地分离出去,实行大包,向工厂上缴三费一息一金(管理费、租赁费、福利费、贷款利息、养老统筹金),对外放开经营,对内有偿服务,全面推向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经销部门,则采取“四包三挂”的政策,即包销售任务,包产品加工费用,包资金占用,包货款回收,和工资、奖金、销售费用挂钩。同时进一步完善销售人员内部的分配制度,实行风险抵押承包,重奖重罚,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进一步改革劳动分配制度,克服平均主义,拉开收入差距,使工资分配向技能高、责任重、强度大、条件差的岗位倾斜,使工资能升能降,逐步建立起“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规律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来。大中型企业只有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市场经济的规律才能办好企业。要把经营作为工厂经济工作的龙头,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把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作为市场开发的保证,狠抓质量上档次,不断进取;把改革经营机制作为顺利进入市场,赢得市场的动力,苦练内功挖潜力,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强竞争能力。以质量优、价格廉、服务好的优势去开拓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掌握生产经营的主动权,增产增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上篇:贫困的“百万富翁”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8/1993082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8/28/20933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