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县)李怀德
“第一个”什么,什么,往往指伟大的人物,伟大的科学成果,或伟大的创举。
然而,还有些第一个被人忽略了。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尝野西红柿的人,第一个下海的,第一个搞第二产业,在厂大门口摆小摊的……
没有前一种第一个科学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前进,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没有后一种第一个也不行;谁都不敢第一个吃新鲜东西,现在人类只能小米熬稀饭(小米也得有人第一个吃,才知能吃)。神农氏不第一个尝百草,农业和中药就很难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还包括以后的农学家和医学家)。当然这也是人们理解的。
可是还有些第一个可以有人认为不足挂齿。如那个壮士是第一个剪辫子的?那个烈女是第一个不裹脚的?那个文人雅士是第一个脱下长袍子穿中山装的?等等,这决非小事!在满清末年,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这无异于在黑暗的夜空响了一声炸雷,成为辛亥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只有有人敢第一个剪辫子,以后才有千百万男人剪辫子;只有有第一个女人敢不裹脚,以后才有千百万妇女敢不裹脚。试想,如果都不敢第一个剪辫子,都不敢第一个不裹脚,那么现在男人不是还得吊着辫子,女人还得裹着脚吗?
可见第一个的重要性。当然,在那样的黑暗的时代敢这样做的人,都是大勇大智的猛士,时代的先驱,封建社会的叛逆。他们往往被误认为“二球”、“二杆子”、“半吊子”,遭到小人们的嘲讽和谩骂。
在改革开放之际,是谁第一个冒着“单干”的风险把土地承包到户呢?是谁第一个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声浪还萦绕在耳际时,办起了养鱼塘、果园,甚至工厂呢?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第一个,现在城乡工农业生产能发展得这么快吗?改革开放的步伐能迈得这么大吗?能出现目前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吗?不能,决不能。可见,这第一个,就是时代的带头人,改革开放的带头人。只有有了那光辉的第一个,以后才有第二、第三……以至无数个。
这是改革开放之春的第一朵花!
第一个是要冒风险的,第一个尝野西红柿的人把命都豁出去了;第一个剪辫子和不裹脚的人,和封建势力不共戴天,要冒着杀头的危险;第一个敢承包土地到户的人是冒着被打成“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干的。缩着脑袋看人家做了以后,没风险了,自己才开始蠕动,不敢冒风险的人,永远成不了第一个。
有人常眼红有的同事动手早,搞运输,办商店,包鱼塘等,赚了大钱,叹息自己动手晚了,赚不了钱。为啥人家敢早,成为村里、乡里,甚或县里“第一个”,自己不敢呢?人家把西红柿吃完了,不但没毒死,而且还长了膘,自己看见确实没危险,才想去吃,可惜只剩下些青蛋蛋了!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第一个就更多了,不但第一需要打破传统观念,而且要有胆量、勇气和政策水平。要敢于创新。人人争当第一个。
当然,对有些“第一个”还要具体分析,不能盲从,蛮干,要有科学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