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文
在全省机械行业数百家企业参加的企业管理优秀奖杯流动竞赛活动中,先进单位的锦旗连续两年在他们这里闪闪发光。
省、市工商银行在上千家企业中,挑选他们为特级信用企业。
2个产品获部优、5个获省优、1个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谁能料想到,这么多殊荣的得主,竟然是一个只有400多名职工、3年前还很不景气的县办企业——眉县关中水泵厂。
人们会问:这么一个“小字辈”,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机械行业能反败为胜,独树一帜,靠的是什么?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是他们的重要一招。厂里过去一直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办法,生产经营中出了问题,只能“死后验尸”,不能“及时抢救”,经营成果与职工个人收入结合不紧密,跑、冒、滴、漏比较严重。以铸造车间为例,1989年生产成品铸件600吨,废品就高达100吨,损失10多万元,职工奖金还照拿。
不改确实不行!厂领导下定决心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抽出人力逐年分析经营资料,管理人员到生产现场跟班劳动,对60多个产品、3543种零件的工时和材料消耗定额,做到了精确掌握,把目标成本按生产工序和管理环节进行分解,并建立了一套目标成本控制办法和比较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厂部和各车间成立了成本责任中心,实行限额发料,建立车间在制品台帐和废品报损台帐,于1991年初把这一管理方法全面推开。
这一招一出手,果然见效。全厂人人明确效益目标,个个肩上都有指标、有担子,对企业生产经营做到了事前控制,事中反馈,事后分折,经济效益出现了奇迹性的转机。1991年完成工业产值512.93万元,实现利润43.86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4.7%和94.9%。今年上半年钢材、生铁、焦炭三大材料涨价,但水泵价格却没有多大变化,给他们增加了200多万元的减利因素,但由于严格管理,降低成本,到7月底,还盈利34.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
在关中水泵厂,从领导到科室,把经常研究市场形势变化和企业管理作为一项基本功,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形式随着变化的市场形势而灵活多样。
就拿促销来说,他们四年出了四个新招:1990年实行销售承包制,对销售人员按销售总额的2%提成,除运费外,其它费用由个人负担;1991年又进一步把销售提成比例提高到3.5%,把产品运费包给了销售人员;1992年对销售科实行“自主经营,彻底包干”的办法,把产品按厂内定价直接卖给销售科,由销售科灵活作价,自负盈亏;今年根据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市场的需要,设立销售部,下设四个科。销售部专管货物发送,合同审核,财务结算等业务,四个科包地区、包品种,从事产品推销,做到了指标到人,平等竞争。四着新招使产品销售迈了四大步,销售额每年增长100多万元。
在新品开发上,实行调研、开发、试制、生产、销售一条龙的责任制,而对急需的新产品和一些特殊的开发项目,又实行各种不同的承包责任制,使研制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去年7月,一厂家急需一批排污泵,要求4个月内交货。厂里把这一新产品的研制任务交给研究所,并实行费用、时间大包干。5名研究人员冒着酷暑,白天黑夜连轴转,只用了两月时间就完成了研制任务,而且给厂里节省了2万多元研制费。当这批产品提前50多天交货时,这个厂家负责人看着造型精美,质量可靠的产品,连声称赞:“效率真高!”短短几年功夫,他们的产品由原来的单位一系列8个品种发展到如今的7个系列60个品种,产品由积压发展到畅销,而且在罗马尼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
苦练内功以人为本,是关中水泵厂始终坚持的一条。厂里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90%的职工参加了学习。还与西安交大、甘肃工大、江苏工学院挂钩,聘请著名专家、教授当顾问,严格进行技术训练和指导。
抓管理练内功,使关中水泵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闯越棒。厂长钟太和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要有竞争力,关键是要苦练内功,努力挖掘自身潜力。贯彻《条例》,落实企业自主权很重要。但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企业不狠抓内部管理,即使十四项自主权全都落实了,企业也用不好,活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