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瑞麟
据说由尤小刚执导的百集电视连续剧《京都纪事》前四十集,已在全国120多家电视台同时播映了。但从播出后观众的反响来看,似乎是贬多于褒。好在此剧接受了《爱你没商量》被“捧”杀的教训,播前未“自吹自擂”,不然,观众又要疾呼“上当受骗”了。
初看此剧,使人感到此剧在设置家庭矛盾上有步《雷雨》后尘之嫌,但分明又使人感到“画虎不成反类犬”。尤其是曾被誉为该剧“时髦”——老夫少妻的故事,也使人越看越逆反,时不时就想跳频不看。据说叶小桐的扮演者李媛媛对此也很逆反,她说:“我反正不会嫁给一个年龄比我大一倍的男人,跟了他会熬尽我的青春。”而扮演楚天舒的刘文治也不轻松,他说:“娶一个小媳妇倒满安逸,可我这个人一演搂搂抱抱的戏,就别扭,要不是老伴一再劝我放开点,我真不知将楚天舒演成什么样子。”看来,由于编导乱点鸳鸯,演员都感到别别扭扭,观众也只好硬着头皮往下去看了。
其次就是剧中广告太多,已使观众感到忍无可忍。以往拍摄电视剧,为解决经费拉赞助,都是在片头播映广告,或是片尾缀名表示感谢。但此剧除借用电视剧情节反复播映赞助单位广告之外,还常常让剧中人物脱离剧情为某些商品大做广告,什么XXX奶,XX矿泉水,XX汽车等,常以大幅画面占据整个屏幕,诚如首都一些观众所云:“烦不烦,电视剧成了广告剧。”此剧取材于首都,但据说在京播出时能硬住头皮看完前20集者委实不多,而能坚持看完40集者寥寥无几。笔者由是多虑:此剧还有没有必要再拍后边的60集?
笔者于此还想强调的是,艺术就是艺术,艺术自有其自身的规律。倘想以艺术之外的某些东西(诸如广告)来嫁接,甚至拼凑,只能亵渎艺术,倒观众的胃口。故诚劝奢望以长篇巨制或拉几个明星就能引起轰动效应的编导们,不要低估当今观众的鉴赏水平了。因为,他们已不再是初进影视大观园的“刘姥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