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盆地的城固县,在西汉时期出了个开拓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著名外交家和探险家张骞。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四化建设大潮中又涌现出一批批新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优秀企业家、城固酒厂厂长张帆,就是其中之一。
张帆出名因为酒。据对1967年出土的一尊重19公斤的商代贮酒容器青铜罍的考证,专家认为该县酿酒史源于商代,该酒经历3700多年历史,但城固酒却一直没能冲出汉中盆地。1984年,张帆上任,从此城固美酒冲过秦巴山脉,香飘国内外。张帆的名字和城固酒一起香溢华夏,并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厄瓜多尔,比张骞走得更远
张帆出任于企业困难之时。当时,多年在计划经济下运转的城固酒厂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效益低。1984年企业步入市场经济轨道。俗话讲:人无压力无劲头。张帆带领他的“一班人”果断地推行他闯关取胜的策略。首先是大胆改革,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打破平均分配的“大锅饭”制度,对生产车间实行定产量、定质量、定成本消耗的“斤酒含量工资包干”、“质量等级工资”、“成本目标管理”等改革措施,对科室实行“一挂五保”目标考核,把科室人员的工资奖金与生产效益捆在一起同步考核兑现,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其次是抓质量,搞拳头产品开拓市场。张帆大胆选贤任能,任命李振江为主管技术质量的副厂长,又将白酒生产的28道工序分解为40个检测项目,不惜重金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严把质量关。从1985年起,他们研制出的城固特曲、丰乐桥酒先后获省优、省名酒、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等28项大奖,并销往美国、日本、玻利维亚、香港等地。
有了拳头产品和市场,张帆力排众议,从多方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先后进行四次技改,使酒厂规模由2800吨扩大到年产万吨以上,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粮食白酒酿造企业。这一举措,使该厂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递增。去年,产酒10935万吨、产值7802万元,利税2092万元,分别是1984年的3.7倍、13.2倍、5.12倍,跨入全国酿造业百强行列,成为我省税利大户。
张帆并没有满足和停留。他的愿望是让世界更多的人喝上城固酒。他先后到美国、香港进行市场考察,扩大贸易。去年,与独联体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国际经济技术亚洲公司建立了贸易关系。眼下,他又率人南下海南商议办厂……张帆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勇敢地往前闯!”(胡保平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