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重振陕西体育雄风

一我省代表团参赛七运综述

2023年09月16日

熊熊燃烧的七运圣火,1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熄灭,第七届全运会以空前的圆满与里程碑的辉煌而彪炳史册。

我省代表团参加了七运会23个项目的角逐。纵观全赛程,尽管领导做了很大努力,运动员也尽力拼搏,但结果却兵败蓉城,饮恨京华!200多名选手,只夺得1块金牌5块银牌5个半铜牌,总分146,排名仅在全国第27位和26位。成绩之差,水平之低,是建国以来历届全运会所仅见的。

自出师1959年首届全运会以来,我省曾有过闪光的历史和骄人的战绩。以六运会为例,有8枚金牌和193分“进帐”,位列全国第18和22位,成为西北的“老大哥”。特别是我省在射击、航模、武术等项目上,技盖群雄,全国闻名。但在七运会上,拥有5名国手,曾多次打破世界和亚洲纪录的射击队,名将全部落马,一分未得,仅有的一个铜牌,还是35岁的退役老将李钟琦获得的;1987年新获二金,称雄全国的武术队,这次却一败涂地,毫无建树;航模的参赛主力,中道弃权退场,以致全军覆没,昔日打破世界纪录的威风扫地以尽;当年名噪一时的全国三大球,无一进入决赛;而游泳、跳水、体操、举重、击剑、技巧等项,竟被“剃了光头”,出现了“强项不强,弱项更弱,尖子不尖”的局面。

尽管记者不愿看到陕西体育一落千丈,可是我省体育的“全面滑坡,堕入低谷”,已是严峻的现实,西北老大哥的地位,正在被崛起的新疆、甘肃所取代。

我省体育为什么走向衰落?原因当是多方面的。记者以为主要是:体育改革滞后,体制弊端革除不力,缺乏相应的竞争与激励机制,“大锅饭”导致大量人才外流,竞技队伍元气大伤,青黄不接;项目设置急功近利,战线过长,超出了本省经费的实际承受能力,致使“僧多粥少”,重点项目得不到保证,教练任用没有实行公平竞争、优存劣汰、唯才是举,未形成一支敬业心强、文化业务素质高、敢于勇攀高峰的教练队伍;科研与训练“两张皮”,未能确立现代科技在训练中的主导与核心地位,科研跟不上,训练太薄弱;管理不严,纪律涣散,内耗严重;体育经费投入少,场馆和科研设备极差,运动员与教练待遇偏低。

我省在七运会上的失利,震动了省体育代表团。有关领导组织全团开始反思,正在总结经验教训。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记者相信,只要领导重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改革步伐,以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育管理与运行新机制为突破口,实事求是地制定大打我省体育翻身仗的奋斗目标及其相应的配套政策,坏事是可以变好事的。三秦父老重振陕西体育雄风的希望,定会在八运会上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本报16日

北京专电记者薛瑜阳

上篇:欢迎订阅陕西工人报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9/1993091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9/18/1408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