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绍信
前些年,商洛剧团的花鼓戏在全国走红,每每在商洛演出,那些戏迷朋友总缠我去买戏票。一来二去,又交了几位新哥们。舞美设计师郭伯一便是其中的一位。
伯一幼时,家境贫,16岁初中毕业,辍学为农。任伯一班主任的贾老师(贾平凹之父),惜伯一有灵气,便从棣花行百多里至商州当说客。商洛剧团副团长曾是他的学生,学生当了官,老师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答应让伯一来剧团学道具制做兼舞美设计。这一重大转折,使伯一从此便迷醉于缪斯艺术之神,陷得很深沉。30多个春秋的艺术追求和勤奋,伯一设计了在全国有影响的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六斤县长》等40多台戏曲的舞台美术,先后获得陕西省文化厅、省剧协、省美协的多次奖励。成为陕西省颇有建树的舞台美术家之
记得大前年秋天一个下午,伯一笑咪咪来我家闲谈,说他回夜村用沥青补漏屋时,倏然发现散落在屋顶上那一道道、一滴滴流光闪烁,浑实圆润的沥青线、点所组成的自然画面,很是美妙。如果用沥青作出那样天然画面的书法来一定很漂亮,因我对书法无甚爱好。只是随耳听听而已。谁知三个月后,伯一拿了一幅沥青书法说送我赏玩,我被他的沥书惊呆了,好你个蔫蔫怪郭伯一!原来三个月前和闲谈时就已颖悟到沥青书法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了。难怪这蔫怪三个月都没来我家闲谈了,他竟醉身入艰苦的沥书试验之中,且有了重大的成果。为堪称世界一绝的中国书法增添了一朵新异的奇葩。我真服了这个蔫蔫怪!
后来,我经常去看伯一作沥书。他不用笔墨,以汉字为载体,靠手之功力,将那以沥青为主原料半流体的有机混合物,滴流成书,其形质神采,光泽如漆,丰肌融理,浑厚圆润,呈现出浮雕模型艺术的主体美,中国书法的苍劲美。从商洛山到省内外,一传十,十传百,求字索书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1991年,其沥书作品首次在陕西美术家画廊展出和1992年受陕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邀请分别在《陕西百奇》、《综艺大观》特别节目中现场直播表演后,伯一沥书一下子轰动全国,波及海外,成了继贾平凹之后商洛山人又一张“名片”。现在商洛人外出办大事,只要带上贾平凹签名的书或带上伯一的沥书,那就顺势多了。
伯一参加《综艺大观》回商州来我家,一进门便拍击着他那木鱼似的额颅,说,“把他家的,一耍,给耍大咧!”又急切问我看没看他现场表演直播?他的形象如何?我说看了,形象很自然,很美,有风度,不像个山里人,就是说的是商州土话,怕全国有很多观众听不懂。我建议他跟他儿子学学普通话,做两身西装以便今后,他点点头,却又说他怕学不好还会洒了醋,穿西装会别扭的作不好字。后来他说这次表演有点遗憾,倪萍小姐给他主持节目,还和她握手,当同倪萍小姐握着手合影时,十几架带闪光的照相机噼里啪啦了四五分钟,可是没收到一张照片,那些摄影记者相机里肯定没装胶卷哄咱山里人。我笑了,说你这蔫蔫怪,参加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现场表演直播已经是很风光的了,还留下了一手倪萍小姐的香气,别说咱商州,就是陕西省、就是全国又能有几人,你已为咱商洛,陕西人争了大光了。他想了想说,他要下功夫改进沥书工具,提高沥书艺术整体美,让这种独特的艺术走向世界。这个蔫蔫怪心里想的真高、真远。我想说不定那一天伯一就会被邀请到美国或日本或其它某国家表演这华夏一奇的沥书艺术的。作为每一个中国人,能做出为中国人争光的事那才是值得一辈子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