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饼粕何以走俏

2023年09月16日

全省各大油脂厂的效益都很好,好在饼粕越来越金贵。

饼粕过去是不值钱的,1987年以前,一斤棉饼和一斤菜饼也都只有0.08元,一斤豆饼也不过0.30元。饼粕在农民手里只能肥田,在那时,所有油脂厂的饼粕总处于积压状态。而1988年以后,情况大不相同,各类饼粕身价倍增,供不应求。以我省骨干油脂厂——大荔油脂厂为例,1989年以后,每斤棉饼菜饼逐年均以0.06元的差价递增,而豆饼每斤逐年则以0.11元的速度递增。截至今年,每斤菜饼棉饼分别已涨至0.35元,豆饼涨到0.94元。各类饼粕的价格已高出棉仔、菜仔和豆仔的收购价,这样,所榨的油便是净赚。饼粕的的升值给油脂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还以大荔油脂厂为例,1988年以前,年利税从没上过60万元,而1992年一跃为95万元。

饼粕走俏,原因是全省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刺激了养殖业的飞速发展所致,饼粕已由肥料地位变成鸡、鱼、猪,牛所必须的优质蛋白饲料。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职工工资不断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吃饭已由紧腹的以粮为主改变为讲营养、讲花样的主副食合理搭配。统计资料表明,从1990年开始,全省人均综合肉(猪、牛、羊、鱼)消费为8.6公斤,1991年以后平均每年以2公斤的速度递增。1992年人均综合肉消费已达12.6公斤,今年预计为14公斤。禽蛋人均消费1990年为5.45公斤,此后逐年以1公斤的速度递增,1992年全省人均禽蛋消费为7.45公斤,今年预计为8.45公斤。1978年以前,在城乡鸡蛋还很稀罕,只是月婆子吃,孝敬老人吃。走亲戚提上10个8个就算是好礼。而现在,城市人一年四季家里已不离鸡蛋,农村人吃鸡蛋也算不上吃鲜。又拿吃肉来说,过去都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吃一顿,而现在吃肉已十分普遍,有关部门做过一个统计,关中农村30%的家庭吃大肉已属经常,城里人只要有时间,天天都吃得起,而且越吃越讲究,肉要吃鲜的,瘦的,质量好的,多掏几个钱并不在乎。不说西安、咸阳、汉中等省级的“大中”城市,就拿巴掌大的蒲城和大荔县来说,前者羊肉馆子就有50多家,大荔有40多家,这些羊肉馆整天顾客盈门,效益十分可观。 (翟龙拜小安)

上篇:咸阳逮住六只“油老鼠”
下篇:惩治一批票贩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9/1993092302-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9/23/14095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