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里,“跳槽”是一个颇为时髦的名词。许多不安分守己者、不安于现状者、追求理想职业及谋取高薪者都在“跳槽”。有些“跳槽者”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也有些“跳槽者”一脚踏空,后悔不迭。下面记述的便是几位“跳槽者”的苦衷。
“海水”也会呛人
范霞在机关做收发工作,可每天发出、收进的信件、文件也就那么多,哪能打发8小时呢?每天大部分时间便在看报、聊天及悄悄打毛衣中溜了过去。工作虽轻闲,工资、奖金却不如他人,常自感“低人一等”。“下海热”兴起后,范霞那原本平静的心态一下失去了平衡。她四下奔波,租了一个柜台,然后正式递交了停薪留职一年的报告,便做开了小食品批发生意。下了“海”,方知这“海水”并非那么好喝。市场行情,顾客心理,全都得从头学起;资金、进货、销售诸多艰难劳累都得一人承担。她为难得哭过,也累得晕倒过。半年干下来,身上肉掉了好几斤,算算帐,还亏了100多元。她真想不干了,提前回机关去上班,可这么“狗熊”般地回去,领导、同事又会怎么看?无论如何也得把剩下的半年熬过去。她对笔者如是说。
钱多了,别的却全失去了
工程师黄国义在机械加工方面很有一套,单位领导亦很器重他。但平均奖金、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却使他比别人多干,能干而不能多收入。此时,几家私人企业的老板纷纷前来游说黄国义“加盟”,并皆做了优厚待遇的许诺。黄国义起初一笑置之,继而心动,终于不顾厂方的一再挽留,辞职“高攀”了一家感觉尚不错的企业。老板没有食言,黄国义的收入一下子比原来高了好几倍,设施齐全的寓所也住上了。黄国义满心欢喜,可不久困扰就又紧紧地缠住了他。在这里,一切都是老板说了算,什么文体娱乐、工会活动、劳保福利一切皆无,下属工人时常受到老板的责骂与殴打,双方的关系就如奴仆与主人。老板高薪雇用黄国义,只是利用他的名气来吸引客户,利用他的技术来为自己赚钱。而对黄国义所提出的重视工人技术培训、改善劳动环境等建议先是敷衍,再是拒绝,渐渐便不耐烦甚或呵斥了。面对老板的冷淡,黄国义回想起在原单位的日子,虽论收入没这儿高,可那种主人公的自豪感、领导的重视、工人们尊敬的目光却常叫人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及意义。如今除了钱,这一切全没了
疲于奔命的“机器人”
于力大学毕业后,分到一所厂办学校教书。由于他业务能力强,学校破格为刚转正定级的他分了间单身宿舍,可他总觉得有些屈才,不甘心当“娃娃头”。这时,海南某公司来招聘人才,于力应聘后,被录用了。谁想培训三个月后,公司以开展内地业务为由,又把他派回了原来厂办学校所在的那座城市。规定每月必须签订5万元以上的合同,方发给500元的工资,完不成的部分则按比例扣。于力以每月80元的价钱租了一间民房,每日里奔波着推销产品。虽说累得够受,也还算于力脑子活络,没被扣过工资。而那500元钱扣除房租、吃饭、交际应酬费用,所剩亦无几了。得了病也不敢卧床休息,心中郁闷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也成了奢望。公司与他的联系只剩了下发指令、寄合同、邮工资的过程。一次遇到原学校的教师,好生羡慕于力,诉苦般地说学校虽然办了第三产业,自己每月收入也不过300多元;盖了座宿舍楼也才分了一室半。于力听了,好不后悔。可还得打肿脸充胖子,夸说自己如何如何,心中却泛起了“上岸”的念头。
(李金玉刘建民)